沒有B2B電商只有“新產業經濟體”
記得早幾個月前,跟朋友再次聊到快銷B2B,作為一名曾經的B2B從業者,對此闡述了一些新的理解。
今年自B端電商這股勁風起,一直刮到現在大家都還是會在經意或不經意間談到B2B,在這期間也有不少經銷商朋友已經行動,處在目前這樣一個調產能的節點上,各行各業也都不好過,經銷商群體更是如此,有行動也好,總比那些天天只管空談,而不去行動的人要強得多,雖然在業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變革等死”,個人認為,變也未必就死,一個新生事物的發展,必出有因,同時也需要勇于去探索,只要在做之前想好后果,去追求結果也并不是什么壞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四、對全渠道和零售市場的了解深度不夠全渠道、全產業鏈的運作,需要對整個產業鏈的深度理解,雖然經銷商常年都在一線,實際理解程度還不夠,特別是對互聯科技及零售端的升級,知之甚少。
隨之而來的兩個結論:工業4.0陣痛,及“平臺+手藝人”模式
這兩類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趨勢很可能會重塑我們的社會形態。
寡頭式的中心化加上工業4.0,終會導致生產無差別商品的企業極度精英化,凡是可以不依賴于創造力、想象力的東西終都會被計算機取代,形象來講就是有一堆機器人把那些不需要太高智能的活都干了,后剩下的只是電腦無法戰勝人腦的工作,比如依賴于想象力和判斷力的,這注定會是gao端工作。B2B電商的下一場革命:供應鏈服務平臺大行其道互聯網公司的頻繁倒閉、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轟轟烈烈的電子商務熱。這進一步意味著制造業所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會越來越少。
中國互聯網公司靠什么賺錢?業務提供了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騰訊方面,游戲、社交和廣告依然貢獻著收入的“大頭”。所有的改進都要從標簽開始,不管終定位是什么,都要將標簽思維堅持到底。2017年季度,在騰訊接近500億元的營收中,增值服務占了71%,包括228億元的網絡游戲收入和123億元的社交網絡收入。考慮到社交網絡收入中包括游戲的虛擬道具收入,加上這一部分,網絡游戲一共為騰訊貢獻了270億元,網絡廣告收入則達到69億元。財報顯示,騰訊網絡游戲收入增長34%,社交網絡收入增長56%,網絡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與此同時,w信也繼續攻城略地。財報顯示,w信及WeChat(w信海外版)整體而言,月活躍賬戶達9.38億,同比增長高達23%。
在方面,作為業務的電商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2016/2017財年第四季度,集團電商業務收入315.70億元,同比增長47%;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5%至1338.80億元。延續高速增長,創下自IPO以來更高季度收入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