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加固的對象,鋼結構的加固可分為鋼柱的加固、鋼梁的加固、鋼屋架或托架的加固、吊車系統的加固、連接和節點的加固、裂紋的修復和加固等。
根據損害范圍,鋼結構的加固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局部加固,一般只對某些承載能力不足的桿件或連接節點進行加固。二是加固,是對整體結構進行的加固。
A、從設計的角度來講,鋼結構的加固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1)改變結構計算簡圖的加固方法:采用改變荷載分布狀況、傳力途徑、節點性質、 邊界條件、增設附加桿件或支撐、施加預應力、考慮空間協同作用等措施對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 。
(2)不改變結構計算簡圖的加固方法:在不改變結構計算簡圖的前提下,對原結構的構件截面和連接進行補強的方法。此時對構件的加固又稱為加大截面法。
B、從施工的角度來講,鋼結構的加固也分為兩大類:
(1)卸載或部分卸荷加固:結構損傷較嚴重或構件的應力很高,或者補強施工不得不臨時削弱承受很大內力的構件及連接時,需要暫時減輕其負荷。對某些主要承受移動荷載的結構(如吊車梁等)可限制移動荷載,這就相當于部分卸荷了。當結構損壞嚴重或原結構構件的承載能力過小,不宜就地補強時,還需考慮將構件拆下補強或更換。此時,應采取措施使結構構件完全卸荷。
(2)在負荷狀態下加固:這是加固工作量小、簡便的方法。但為保證結構的安全,應要求原結構的承載力應有不少于20%的富余。并且構件應沒有嚴重的損傷。
一、鋼結構安全檢測鑒定——鑒定程序、安全性鑒定評級的分級標準、說明、抗震設防分類標準
鑒定程序
⒈使用條件的調查與檢測結構上的作用調查、結構和構件所處的環境類別和環境作用調查及建筑物的使用歷史調查。
⒉地基基礎檢查
3.上部結構及構件工作狀態檢測①結構整體布置核查,包含建筑及結構的平、立面布置核查,結構及其支承構造檢查,支撐系統布置檢查等。②建筑物的側向位移量測③砼結構構件裂縫檢測④砼結構構件變形檢測⑤鋼結構構件變形及偏差檢測⑥鋼材外觀缺陷、損傷及銹蝕檢測
4.上部結構及構件的施工質量及性能檢測①截面構件尺寸量測②構件混凝土強度檢測③柱、梁鋼筋配置檢測
⒌圍護結構檢查圍護結構承重構件的承載功能檢查、非承重構件的構造連接檢查及使用狀況檢查。
⒍承載能力驗算根據檢測數據,結合委托方提供的本工程施工資料,對結構進行承載能力驗算分析。
⒎可靠性鑒定評級根據承載能力驗算分析結果,結合現狀調查、勘測結果,對建筑物的可靠性進行鑒定評級,并對結構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
1 .根據檢測目的的不同,檢測要求有較大的差別,對于施工質量檢測與鑒定,目的是檢測施工誤差,測量精度要求較高。而對于結構可靠性鑒定,檢測的目的是復核實際結構與圖紙資料的相符性,即使是進行結構測繪,對精度的要求也不一定很高,通常是采用一些模數,如鋼材規格模數、結構跨度模數等。構件的軸線(或中心線)尺寸可采用構件輪廓尺寸和零部件規格尺寸推定。尺寸檢測部位的選擇,應包含小尺寸部位。
2.鋼結構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損傷,如構件的變形、銹蝕等,另外,還會有人為的損傷,例如不合理的加固改造、在結構上隨意焊接、隨意拆除一些零部件等,直接影響結構的安全。根據鋼結構的特點,這類損傷以觀測檢查為主,應不放過任何對結構安全有較大影響的隱患。
3.復雜構件的檢測包含其連接的檢測,連接的檢測應按本標準的有關規定執行。鋼構件由于材料強度高,截面尺寸相對較小,容易產生失穩破壞,因此,應保證各類鋼結構桿件長細比、板件寬厚比滿足設計要求。鋼結構的長細比、板件寬厚比,應根據構件的實測結果、按照設計標準的計算方法進行復核驗算,而不能直接按原設計圖紙尺寸進行驗算。構件端部構造直接與節點理論計算模型有關,當不能斷定構件端部為何種約束條件時,應根據實測構造結果進行數值分析驗證。
4.拉索、拉桿檢測的目的,是檢查實際構件工作狀況與圖紙資料的符合程度,并評判實際狀態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