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鐘前 武漢水蛭養殖生財有道信賴推薦「在線咨詢」[武漢農科大7f89065]內容:水蛭的抗病能力是比較強的,因此我們在養殖中主要的管理工作是以調節水質為主。雖然野外生存的水蛭對水質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但是人工養殖下如果水質變化過大的話,對其生長及繁殖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養殖的時候,其水溫要控制在20-30度左右,要保證有一定的溶氧量。如果出現缺氧現象的話,要及時注水或者是增氧。尤其是在夏季,因為溫度高,所以水質容易變質,一定要多多注意。
水蛭背腹扁平,前端較細,體形呈葉片狀。身體可隨伸縮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變化。體長在1~30 厘米之間,多數水蛭的體長在3~6 厘米。體表呈黑褐色、藍綠色甚至棕紅色,表面有條紋或斑點。身體分節,前端和后端的幾個體節演變成吸盤,具有吸附和運動的功能。前吸盤較小,圍在口的周圍,后吸盤較大,呈杯狀。體節數目固定,但常被體表的分環所掩蓋,如醫蛭。醫蛭體長約10 厘米,可分出100多個體環,身體的生長是通過體環的延伸而加長。身體前、后兩端的體節改變為吸盤,前吸盤小而后吸盤較大,具環帶。
水蛭飼料投喂技術
水蛭從小到次的各階段中,其食性要求基本保持不變,主要食物為藻螺類、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哺乳類動物的血液。
人工飼養,天然餌料較為廣泛,如螺螄、田螺等。螺螄或田螺可一次性投放,每畝25公斤左右,讓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
另外,可投入各種動物血塊,每星期喂一次,如豬、牛、羊、雞等動物鮮血凝塊放入水池四周,或每隔5米放一塊。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會聚攏來,吸飽后自行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