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歷史
刀具材料的發展推動了切削液的發展,1898年發明了高速鋼,切削速度較前提高2~4倍。1927年德國首先研制出硬質合金,切削速度比高速鋼又提高2~5倍。隨著切削溫度的不斷提高,油基切削液的冷卻性能已不能完全滿足切削要求,這時人們又開始重新重視水基切削液的優點。1915年生產出水包油型乳化液,并于1920年成為優先選用的切削液用于重切削。1945年在美國研制出第—種無油合成切削液,全i球一款全合成金屬切削液由Cimcool辛辛那提銑床公司(后更名為辛辛那提—米拉克龍)率i先研制成功,并且以獨i特的粉紅色來標記該產品,CIMCOOL 是革命性的。
切削液廢液處理方法
一:切削液廢液要根據不同種類的切削液進行分類處理,不同的切削液有不同的化學性質,因此在處理的時候也要注意。水基切削液和油基切削液的廢液處理方法是不同的。切削液廢液處理方法二:水基切削液可以通過物理處理方法,化學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方法來對切削液廢液進行處理。物理處理方法:切削液廢液中的很多懸浮粒子以及大顆粒的膠裝粒子,通過過濾設備或是過濾裝置進行過濾處理。
自動排渣過濾機工作原理
過濾泵將待濾液經進液管泵入罐內,并充滿,在壓力的作用下,濾液中的固體雜質被濾液上的濾網截留,并在濾網上形成濾餅,濾液透過濾網經濾咀進入出液管流出罐體,從而得到清晰的濾液。這樣使過濾阻力增大,罐內壓力升高,當壓力升到一定值時需要排渣,停止向灌內輸入待濾液并將壓縮空氣經溢流管吹入罐內,將罐內待濾液壓入另一臺過濾機或其他容器內,并吹干濾餅。關閉壓縮空氣,打開蝶閥,啟動振動器,使濾葉振動,將濾網上的濾餅振落并經罐體下方排渣口排出。
碟式離心機工作原理
被分離的混和油脂柔順均勻地輸入機器的心臟部分轉鼓內部,在高速運轉產生的強大離心力場作用下,混合油經過一組碟i片束的分離間隔中,以碟i片中性孔為分界面,比重較大的重相(如磷脂、皂腳等)沿碟i片壁向中性孔外移動,其中重渣(如油泥)積聚在沉渣區,周期自動排出機外。比重較小的輕相(如油脂)沿碟i片壁向上運動,至轉鼓頂部,由輕相向心泵輸出至下道工序,重相則由重相向心泵排出。
碟式分離機廣泛應用于植物油連續精煉中的脫膠、脫皂和水洗等工藝,是現代油脂精煉工藝中的設備之一。同時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也適用于輕工、化工、醫i藥、食品等行業中的不同比重的液—液、液—固等物料的分離。
機轉鼓經過精i確的動平衡校驗,工作時運轉平穩,振動小,噪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