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軸淬火機床表面淬火存在問題及今后改進設想
半軸淬火機床淬火經過多次摸索試驗及小批,證明采用變參數的連續淬火法能夠得到符合設計要求的均勻淬火層, 但是, 在具體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影響淬火質量的穩定。
起始部位端面間隙的調整困難, 調大了,端面到溫滯后太多, 側面出現過熱現象, 調小了, 又會接觸端面引起打火, 零件。 靠操作者肉眼觀察, 手工控制常出問題。加限位器控制則由于半軸長度方面精度不嚴, 而間隙影響又敏感, 難見收效。
改進設想: 感應器本身涂 0.2 mm 左右厚絕緣層( 搪瓷等無機涂料) , 或上下與機床絕緣, 使半軸處于電懸浮狀態。這樣一來, 即使感應器接觸上工件也不會引起打火, 操作安全、方便。其次, 操作程序較復雜, 每次淬火都需專人調整電參數, 若調整不及時還將有可能產生溫度過高過低現象, 影響淬火質量。改進設想: 調整旋鈕和儀表移至操縱盤附近, 方便調節, 或機床加裝撥動開關, 到位即自動調節。當然,高頻淬火機廠家提醒大家,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還不能避免故障的發生,那么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針對不同的故障采取不同的維修策略。另一種設想是設計一種裝配式 可 調 間 隙 感 應器, 在淬火操作過程中自動調整好間隙至Z佳狀態,如能大批量, 能研究出此種全新感應器是比較理想合算的。筆者認為, 作出一些改進之后, 半軸中頻感應加熱淬火將可達到半機械化的水平, 滿足大批量的要求。
盤點:淬火熱處理過程中的誤區!
在熱處理行業中,對于淬火熱處理都有哪些誤區呢?小編就來和大家談一談關于淬火熱處理誤區那些事!
1、淬火熱處理出來的工件沒有冷到室溫,不能進行回火熱處理?
有些人認為淬火熱處理出來后,還沒有冷卻到室溫時,不能進入回火熱處理工序。實際上很多鋼種,尤其低、中碳鋼,其馬氏體轉變終了點大都高于室溫,冷到室溫時,反而容易開裂,淬火熱處理出來后就可以盡快轉入回火熱處理工序。
2、淬火熱處理出來的工件必須帶溫回火?
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根據鋼種的馬氏體轉變點來決定淬火之后的回火前的入爐溫度。為了防止淬火開裂,不能妄加推測,一概而論的采用帶溫回火的辦法!
加熱淬火附屬裝置和測溫儀器
要采用無鐵芯高感應器對軋輥加熱淬火必 須要有相應的附屬裝置,包括1)調壓穩壓裝置以確保電壓功率的調整和電壓的穩定。2)保證有足夠大水量的噴水淬火系統和低水壓,大水量的噴水器。本文簡單介紹了彈簧夾頭開裂缺陷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希望對您的熱處理工作有所幫助。另外,與所有感應加熱一樣,軋輥在感應加熱淬火中應有準確的測溫儀器,光學高溫計測溫誤差太大。
5、冷處理
要獲高硬、超深的軋輥,經無鐵芯高感應器加熱淬大后必 須進行冷處理,要有能進行-120℃冷處理,以調整軋輥因淬火后的殘余奧氏體量,確保軋輥有高硬、較深的淬火硬化層和應力狀態。
中頻加熱設備淬火熱處理工藝應用!
中頻加熱設備憑借其特殊的加熱原理,,當前在機械加工行業當中非常受熱處理廠家的青睞。
中頻加熱設備應用在金屬淬火熱處理加熱時,針對不同材質的工件主要看含碳量的變化,我們配套的感應圈離工件的距離也要做稍微的調整。簡單的鑒別方法就是,中頻加熱設備正在工作時的淬火火花鑒別法,檢查工件在砂輪上磨出的火花,可大致知道工件的含碳量是否有變化,含碳量越高,火花越多。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另外一種科學的鑒別方法,就是用直讀光譜儀鑒別鋼材的成分,現代化的直讀光譜儀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工件材料的各種元素及期含量進行檢驗并打印出來,可確定鋼材是否符合圖樣要求。排除工件表面貧碳或脫碳因素,較常見的是冷拔鋼材,材料表面有一層貧碳或脫碳層,此時表面硬度低,但用砂輪或銼刀去掉0.5mm后,再測定硬度,如果發現該處硬度比外表面為高,并達到要求,這表明工件表面有貧碳或脫碳層。實踐證明,現推行的超音頻在線連續式熱處理即可保證品質又可有效防止形變的問題。
以工件花鍵軸為例,當我們采用中頻加熱設備進行淬火時,淬火后硬度不均勻分析原因可能有一下幾點:
1.工件材質可能有問題,可能材質含雜質多。
2.淬火時候工藝參數確定不合理。
3.可能出現的,就是感應圈制作不合理,造成的感應圈離工件遠近不一,而造成加熱溫度不均勻,造成工件的硬度不一。
4.檢查冷卻水路和感應圈的出水孔是否流暢,否則也會引起硬度的不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