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楚田廣州報道
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對于實現海洋強國戰略與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7月21日召開的廣東省委常委會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打造海上新廣東。要以全球視野、戰略思維謀劃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為推動廣東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撐。堅持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做大做強臨港重化、海工裝備、海洋牧場、濱海旅游等產業,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強化極點帶動、全域參與,以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等領域的新突破,帶動海上新廣東建設展現新氣象。
廣東已經連續28年海洋經濟總量居全國首位,在新的起點上全面吹響海洋強省建設的號角,在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上,廣東有哪些改革經驗創新舉措?
7月28日,2023海絲(南沙)論壇·海洋牧場發展論壇將在廣州南沙舉辦。本次論壇將圍繞“灣區藍芯深拓全球”主題,共同探討廣東海洋牧場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助推我國海洋牧場實現高質量發展。論壇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作為指導單位,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作為支持單位,由廣東海絲研究院主辦。廣東海洋協會、南沙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南沙區農業農村局作為本次論壇的協辦單位。本次論壇也是廣東海絲研究院在南沙舉辦的第五屆海絲論壇。
論壇設立了“主旨演講”和“海絲對話”兩大主題環節。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和廣州南沙區的相關領導作開幕致辭與主題推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將作關于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的主旨演講。中國海洋大學向海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海洋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大海將作《集聚開發,推動廣東深遠海養殖高質量發展》的主旨演講。
“海絲對話”環節安排了兩場主題圓桌會議。主題之一是“創新海洋牧場區域合作發展模式,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該環節將從如何有效利用各地的特色優勢,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模式方面,探討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基本路徑。屆時,廣東海洋大學校長潘新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海洋強國建設實驗室”執行主任向曉梅等五位嘉賓將圍繞此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海絲對話”主題之二是“高質量建設‘藍色糧倉’,端牢‘中國飯碗’”。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糧倉”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踐行大食物觀,實現“藏糧于海”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屆時,澳門海洋學會會長、教授何偉添;華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院長、廣州南沙華農漁業研究院院長秦啟偉等5位嘉賓,就如何建好藍色糧倉實現強鏈、補鏈和融鏈等方面發表真知灼見。
南沙是廣州唯一的出海口,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性節點,在發展海洋產業上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國務院去年6月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進一步帶動了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向南沙快速集聚,為南沙在今后一段時期發展壯大海洋經濟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延伸海洋經濟的“朋友圈”,是激發南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也是推進南沙建設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重要支撐。在南沙論道海洋牧場建設可謂正當其時。
海洋之約,南沙聚勢。本次論壇期待關心關注海洋產業的各界人士蒞臨,與各界同仁齊聚灣區之心南沙,攜手合作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