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貸款新增4.7萬億元 新發放企業貸款超過一半投向民企
本報北京2月3日訊(記者郭子源)中國銀保監會3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制造業各項貸款新增4.7萬億元,增量為2021年的1.7倍,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33.8%。
從信貸投向看,擴大有效投資、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重大區域發展、綠色轉型等均為重點。“指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用好8000億元新增信貸額度,引導商業銀行等同步跟進重大項目配套融資?!便y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說,截至2022年12月末,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約7400億元,支持項目2700多個,高技術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6.5%,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46.6%,綠色信貸余額同比增長35.7%。從資金價格看,2022年新發放企業類貸款平均利率較上年下降0.4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新發放企業貸款超過一半投向了民營企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長23.6%?!拔覀冞€重點引導、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的紓困幫扶力度?!痹撠撠熑苏f,其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租賃商務服務業、住宿餐飲業貸款全年合計新增7萬億元。
此外,針對保障和改善民生,銀行業保險業也持續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加強對保障性住房的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余額6.3萬億元。二是支持就業創業,創業擔保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三是引導信貸資金持續投入教育領域,教育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5.1%,個人助學貸款同比增長22.1%。四是持續推進養老年金保險和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五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已脫貧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3%。
“2023年,將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做好對投資的融資保障,支持社會領域加快補短板。”上述負責人表示。
2022年全國期貨公司凈利109.89億元 年末客戶權益近1.5萬億元!行業發展呈現6大新亮點!2022年期貨行業全年經營數據昨日出爐。據中期協最新數據顯示,全國150家期貨公司營業收入401.58億元,同比下降18.81%;手續費收入246.62億元,同比下降21.70%;營業利潤141.32億元,同比下降19.54%;凈利潤109.89億元,同比下降19.82%,四大經營指標均處在下降區間。
去年12月份,全國期貨公司營業收入47.14億元,環比增長45.22%,同比下降13.84%;手續費收入22.43億元,環比增長16.87%,同比下降24.53%;營業利潤17.58億元,環比增長51.92%,同比下降8.75%;凈利潤14.80億元,環比增長58.50%,同比略降0.52%。
另外,截至去年12月底,國內期貨市場客戶權益14808.62億元,同比增長25%。
總的來看,去年全年期貨行業盈利水平整體下滑,但去年11—12月,隨著經濟復蘇、行業信心不斷修復,期貨市場交投活躍度走高,期貨公司經營指標環比連續兩個月出現明顯改善。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全年行業凈利潤不及2021年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首先,從期市成交情況來看,2022年全國期貨期權市場累計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下降9.93%和7.96%,全年新上市品種16個,但卻未能有效對沖往年活躍品種成交規模大幅下降的影響,導致期貨公司整體手續費收入下降;其次,受去年海外收緊貨幣政策、國內疫情等原因影響,國內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導致部分期貨公司客戶交易情緒也隨之大幅下降;再次,去年期貨市場客戶投資難度加大,客戶投資收益相比往年出現下滑;最后,期貨公司自有資金投資于各類合規產品的收益也并不穩定,部分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甚至虧損。
國網英大風險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旸婷告訴記者,去年大宗商品市場表現較為動蕩,俄烏沖突、地緣政治緊張、美聯儲持續加息和新冠疫情等超預期因素都對市場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沖擊。在大環境影響下,國內期貨市場成交量明顯下滑,對以經紀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期貨公司影響較大。
但從去年12月來看,期貨行業凈利潤繼續呈現大幅回升趨勢,源于諸多利好因素在12月份的延續。
“在美聯儲加息預期逐步放緩,國內防疫及房地產政策大幅轉向,穩經濟預期提升,市場對國內經濟好轉、資產價格回升的信心增強的情況下,市場恐慌情緒下降,國內商品及股市均迎來一輪顯著上漲,期貨公司盈利情況也繼續好轉。”王駿說。
李旸婷還表示,去年12月份國內防疫政策的調整,提振了市場對于未來經濟復蘇的預期,同時政府出臺的多種刺激政策不僅提高了市場流動性,也擴大了大宗商品的需求。在市場預期與利好政策的共同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溫和上漲,市場成交明顯放大。
記者注意到,2021年期貨公司凈利潤增長超六成,期市客戶權益同比增幅高達43.65%,而在2022年期貨公司凈利潤下降近兩成的情況下,期市客戶權益仍錄得同比25%的增長幅度,目前已接近1.5萬億元的水平。此外,中期協數據還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期貨公司資產總額達16996.76億元。
王駿告訴記者,去年期貨市場體量的持續增長反映出期貨行業發展的幾大亮點:
一是2022年8月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對期貨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期貨品種上市將由審批制改為注冊制,期貨品種將會更加豐富,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場外業務和境外業務將有法可依,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也將增強期貨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此同時,2022年年底,滬深交易所分別對《交易與關聯交易指引》進行修訂公開征求意見,以更好落實期貨和衍生品法,支持上市公司參與期貨和衍生品市場。
二是去年全行業經紀業務占比沖高回落,但整體營業收入占比仍超過60%,期貨經紀業務仍占主導地位。
三是去年期貨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明顯增加,從優化線上開戶、智能投研、機器人客服、高速及極速行情系統等方面,推動了期貨公司在疫情形勢下持續展業與服務廣大投資者。
四是期貨風險管理業務在去年迎來加速發展,其中不少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占比逐步提升,有一部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營收占比70%—90%??偟膩砜?,市場對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業務需求在不斷增長。
五是去年全年期貨公司業務呈現探索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不斷探索拓展基金銷售業務、財富管理業務、境外金融服務業務等,但仍受到相關業務營業收入占比和利潤率極低的掣肘,短期無法撼動經紀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的主導地位。
六是廣期所新品種上市交易,新能源金屬品種工業硅成為廣期所致力于創新型期貨品種的重大試點,符合我國雙碳目標的經濟發展方向。
“雖然行業收入、利潤整體下降,但隨著以風險管理業務為代表的創新業務的持續發展,期貨公司收入結構呈現多元化,部分抵消了經紀業務收入下滑的影響?!崩顣D婷如是說。
總的來看,李旸婷認為,去年以來,面對內外部環境新挑戰,我國期貨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品種擴容提速,市場功能有效發揮,期貨公司專業能力和綜合實力也不斷提升,整個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再上新臺階。
展望今年,王駿認為,去年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實施后,期貨公司在場外業務、跨境業務方面均存在繼續突破的可能。同時,2023年可能會有更多的新品種上市,進而有望促進期貨市場交易規模進一步回升,期貨經紀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也將受益于期貨市場回暖,預計期貨公司總體盈利能夠降幅收窄,逐步走穩。
李旸婷也表示,隨著后續國內實體經濟的逐步復蘇,相關企業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大宗商品市場也將進一步活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也會大大提升。2023年,預計期貨行業收入結構將更加合理,利潤水平有望穩步提升。
數據還顯示,分轄區看,去年12月份,期貨公司凈利潤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浙江和廣東,凈利潤分別約為6.06億元、4.47億元、1.31億元、1.25億元和0.80億元,共占行業整體凈利潤的近94%。客戶權益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為上海、深圳、北京、浙江和廣東,客戶權益分別約為5387.20億元、2410.93億元、 1621.54億元、1387.55億元、1275.87億元。
紐約黃金期貨周五收跌2.8% 創三周新低北京時間4日凌晨,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周五收跌,創三周來的最低收盤價。本周黃金期貨價格累計下跌2.7%。
分析師稱,黃金期貨價格周五遭遇重挫,是因為1月非農就業數據意外大幅攀升,強烈暗示美聯儲未來至少還會加息兩次以上。
此外,黃金在過去幾個月的表現好于其他資產,使得許多已經盈利的人選擇拋售套現。
周五,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下跌54.20美元,跌幅為2.8%,收于每盎司1876.60美元。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