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五迎財神,港股開門紅!恒生科技大漲,蔚小理領跑,更有個股爆拉8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e公司
正月初五“財神到”,港股率先打開聚寶盆,百余只個股收紅,恒指收漲2.37%,創近十個月新高。汽車產業鏈、半導體、房地產及物業等多個板塊持續上攻。恒生科技指數收漲4.26%。互聯網科技股全線上漲,發生了什么?
汽車及零部件板塊領漲
1月26日,汽車產業鏈領漲港股。
消息面上,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銷量超預期,帶動整個產業鏈狂歡,“漲聲”從新能源汽車整車一直響至上游零部件。
1月25日,美股盤后,特斯拉披露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營業收入達243.2 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240.7億美元;凈收入41億美元,比第三季度增加近4億美元,創單季歷史新高。經調整純利達41.06億美元,每股盈利1.19美元,均超過市場預期。
特斯拉表示,盡管 ASP(平均售價)下降,但通過使用“低成本模型、建設本地化、更高效的工廠、降低車輛成本和運營杠桿”,可以保持利潤率。首席財務官 Zack Kirkhorn 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盡管最近降價,但特斯拉預計汽車毛利率仍將保持在20%。
業績發布后,特斯拉美股盤后漲幅擴大至5.51%。花旗將特斯拉目標價從137美元上調至146美元。
1月26日港股開盤,新能源汽車板塊集體上漲。截至收盤,蔚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比亞迪股份分別漲超12%、12%、10%、7%、6%、6%。
上游零部件板塊也紛紛跟漲,特斯拉概念股力勁科技漲近20%、敏實集團、億和控股、耐世特、福耀玻璃等個股跟漲拉升。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盡管受到芯片短缺及疫情蔓延等因素的影響,但得益于購置稅優惠和新能源車快速增長,2022年國內乘用車市場銷量呈現“U型反轉,漲幅明顯”的特點。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中汽協預計2023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呈現3%左右增長。
我國汽車產銷總量已經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上游零部件市場趨勢也隨之穩而向上。
據思瀚產業研究院,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營業收入占比汽車制造業的比例維持在45%左右,整車制造收入和零部件制造收入的比例接近1:1,和汽車工業發達國家1:1.7的整零比例相差較大,該比重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同時,汽車零部件出口規模逐年提升,相關扶持政策也持續出臺。
1月18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田玉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全面市場拓展期。下一步,將嚴格生產準入管理,加強對投資的指導,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統籌利用國內外資源開發和布局,保障好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
地產和物業股走高
1月26日,港股地產和物業管理股走高,德信中國漲近10%,合景泰富集團漲近8%,龍湖集團漲近8%,旭輝控股集團漲近7%,世貿服務漲超8%,融創服務、碧桂園服務漲近5%。
“保交樓”政策繼續在多地密集出臺。1月19日,上海銀保監局召開2023年工作會議提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正常循環。支持做好“保交樓”工作,為優質房企提供并購融資,加大對上海“兩舊一村”、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支持力度,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近兩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大幅的波動,行業格局變化不斷,銷售、拿地、融資多方面規模房企間的分化愈發明顯,尤以央國企和民企的分化為甚。
東吳證券最新研報表示,這種分化的趨勢很難在短期內發生改變,行業的新時代已來臨,能夠穿越這輪行業收縮期的房企都將迎來競爭環境明顯優化的行業新格局。
隨著供給側政策不斷發力,保主體進程加速,目前市場的關注點逐漸轉移到需求端政策。
從商品住宅銷售的成交情況來看,去年樓市并未出現明顯的翹尾現象,穩房價還需繼續發力。
2022年12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55個,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城市有63個,比上月增加1個。
1月25日,克而瑞在發布的報告中提到,接下來“保交付”將是多數企業的主要工作,多數城市主要圍繞“穩需求”發力。今年房企主要“保交付”,銷售和投資規模將呈前低后高走勢。
為刺激房地產消費,多地也不留余力出臺樓市新政。1月20日,哈爾濱住建局起草了征求意見稿,在2021年10月29日以后生育第二、第三胎的家庭在主城9區內購買首套或第二套新建商品住房,分別給予1.5萬元、2萬元的一次性購房補貼,補貼資金由市級財政承擔。
長江證券分析師認為,房地產供需格局仍在底部徘徊,政策端有望持續加碼。11月以來“保交樓”、“穩信用”等供給端政策頻出,已經看到邊際效果兌現;需求端破局重心在于扭轉預期,關注后續需求端政策加碼和引導居民信心恢復的關鍵信號。
中國銀河證券最新研報認為,短期內看好供需兩端政策共振帶來的板塊修復行情,中長期的機會來自于拿地利潤率和市占率的提升。2023年行業供給側出清還未結束,格局在曲折的修復路徑中不斷重塑,政策并不是無差別托底,房企分化邏輯加強,未來優質的資源將不斷向頭部房企聚集。
這只股票漲超85%
在一片火紅的港股市場中,有18只個股漲超20%。其中,神通機器人教育、LET GROUP、利駿集團香港、洪橋集團等個股漲超30%。
最引人注目的是神通機器人教育,該股單日漲超85%,最新市值為1億元。從歷史成交情況來看,該股很少引起大資金關注,盡管是大漲的1月26日,全天也僅成交172萬股。
神通機器人教育是一家國有企業,第一大股東是神州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8.59%。其主營業務主要是機器人培訓課程,擁有員工77人。
消息面上,神通機器人教育的業績頹勢可能在去年得到扭轉。
2022年11月,該公司發布業績公告,表示在2022年3月-9月的半年里,公司應占溢利172.2萬港元,而上年同期則虧損588.8萬港元。
雖然可能扭虧,但收入并沒有隨之增加,而是同比減少13.3%。神通機器人教育表示,業績改善主要是由于人民幣貶值產生的匯兌收益、銷售及分銷開支減少以及行政開支減少。
2月9日,神通機器人教育將舉行董事會會議,宣布去年9月-12月份的業績情況。
開門紅!港股暴漲500點 騰訊收復400港元 小米暴漲12.5% A股節后有了?大年初五,迎財神!港股節后首個交易日開門紅,恒生指數今日高開高走,盤中一度暴漲逾500點!截至收盤,恒指收漲2.37%,創近十個月新高,恒生科技指數收漲4.26%,國企指數收漲2.98%。港股手機產業鏈、電動車、互聯網、金融及消費股皆在濃烈的過年氣氛中迎來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富時A50期指也出現持續拉升的態勢。
手機產業鏈領漲,小米集團暴漲12.5%
盤面上,手機產業鏈領漲,板塊今日全天走高,暴漲8.43%。小米集團漲幅12.48%居首,高偉電子緊隨其后,收漲12.43%,丘鈦科技大漲11%位居第三。
消息面上,近日一組號稱是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的圖片曝光,被泄小米汽車車型圖片主要展示了車輛前臉和尾部等設計細節,包括小米汽車保險杠、小米MS11的裝飾件、以及小米與北汽模塑相關合作細節等。
針對此次事件,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回應稱,的確是二級供應商保密的設計文件泄密;該供應商僅僅是為模具打樣的供應商,泄密的文件是非常早期的招標過程的設計稿,并非最終文件;公司一定會根據與該供應商簽訂的保密協議進行嚴肅處理。
騰訊控股重回400港元
兔年首個交易日,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普漲,權重占比最高的騰訊控股,今日大漲3.83%報406.8港元/股,時隔近一年股價重回400港元。
股價的持續大漲帶來的是市值的快速回升,從基金持倉的市值來看,騰訊控股的表現一騎絕塵。2022年第四季度,主動權益型基金持倉市值增長前三的個股分別為騰訊控股、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持倉市值增長分別為212.42億元、58.31億元和57.73億元。騰訊控股在四季度期間收漲25.38%,今年以來收漲28.23%。
此外,根據近期行業發展情況,機構紛紛對騰訊業績做出預測,并調高其目標價。
天風國際表示,展望2023—2024年,騰訊游戲產品周期正逐步走出低谷,版號獲取改善下,供給彈性有望加速釋放;廣告業務依托視頻號變現有望持續獲取份額,重點關注直播電商生態建設;金融業務隨宏觀消費逐步恢復,關注金控牌照進展;企業服務渡過戰略調整期后SaaS產品逐步變現有望推動增長恢復。預計收入增速與利潤率中樞回升逐步共振,推動利潤彈性恢復。基于最新的業務預測以及投資組合公允價值,上調SOTP目標價至440港元。
中金公司預計騰訊去年第四季收入按年持平,為1435億人民幣,經調整凈利潤將按年增長32%至327.6億人民幣。強調經濟復蘇下,騰訊現有業務的整體收入可能已經按年改善,尤其是廣告業務的收入。同時,通過繼續削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措施來優化支出。在視頻號推動下,利潤會有增長,因此估計上季經調整凈利潤將從2021年同期低基數下按年增長32%,由于行業的平均估值上升和市場信心改善,將目標價提高17%至475港元。
港股持續大漲,兔年還有上漲空間嗎?
恒生指數自去年10月至今已反彈超過50%,兔年首個交易日再次“空中加油”,還未進場的和場內已經有較大獲利幅度的投資者都在關心兔年港股還有多少上漲空間這一問題。
對此,景順長城量化港股通基金經理周春泉認為,看好港股主要基于三大邏輯,即跌幅足夠深、估值足夠低、政策足夠好。雖然恒指已經自低位反彈近一半,但目前恒指的市盈率是10.4,距離歷史中位數仍有可觀的距離。盈利和估值預期都會恢復,今年的上漲空間可期,值得期待。
嘉實港股互聯網產業核心資產基金經理王鑫晨則表示,港股進入2023年以后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基本面能夠兌現的這些行業,需要真正意義上在去年年底以及今年一季度看到盈利拐點,進入上升通道的這些公司才會有持續較好的表現。在預期先行的情況下,現在需要更加關注業績拐點,業績如果持續低于預期的公司,在股價反彈以后是有一定的風險的。
節后A股如何?富時A50或給出指引
除了港股在開市首日大漲外,美股在中國春節假日期間表現也穩中向好,道瓊斯指數連漲三日,標普500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也較20日收盤價有所上漲。外媒報道指出,美聯儲官員正準備再度放緩加息速度,2月會后聲明會探討停止加息內容。A股雖然還未開市,但受諸多利好,海外的A50期指也在A股休市期間連續3日拉升,為A股開盤營造了良好氛圍。
華盛證券高級分析師 Louis表示,假期前夕,上證、深證及創業板齊連升多日至近5個月高位收市。主要仍是疫情政策的優化,及通關的利好消息。外資更預期國內經濟持續復蘇,利好A股市場,并加大及加速資金流入,自1月份到現時為止,北水凈流入超過千億元人民幣,遠高過近5年的平均凈流入。更有多項經濟數據正反映出逐步向好的勢頭,根據交通部資料顯示,在春節期間,經航空、鐵路、公路及水路平均日超過2400萬人次,多過2022年同期1860萬人次。
一個月賺1.5萬元!鄭州富士康春節高薪留人,部分員工大年初二便返崗春節假期尚未結束,鄭州富士康已開始忙碌起來。
1月23日,農歷正月初二,程心(化名)已投入了車間的工作中。
程心是鄭州富士康iDPBG事業群里流水線上的一名員工,為爭取這月的高額補貼和加班費,短暫陪伴家人不到兩天就返崗工作。
程心返崗,上的是白班,在她加班的同時,同是富士康流水線員工的王詮(化名)還在返崗路上,他上的是夜班,幾個小時后,也將加入到iPhone 14系列的組裝工作中。
“現在大部分工人基本都返崗了。”1月25日,王詮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今年是他第一次過年期間留在富士康加班,“但沒什么關系,掙錢最重要。”
據王詮描述,現在富士康給出高工價,一方面是為在節假日管控加班,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春節之后大批工人流失、產能下降的情況。
王詮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富士康加班的情況已經變少,“估計iPhone 14系列的供應不是十分緊張了”。
在經歷兩個月前的用工荒之后,鄭州富士康現在產能滿負荷運轉,產能已經提升上來。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近期富士康一條生產線每日能組裝6000多臺手機,一個車間幾條生產線加起來每日能組裝2萬多臺手機。
然而,眼下鄭州富士康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蘋果公司為分散供應風險,前者在高端機型的組裝上或將面臨丟失獨家合作權的風險。
大批員工陸續返崗復工
今年是程心工作后首次在春節期間在工作地加班,也是她來富士康打工的第一年。在此之前,她在一家快遞公司工作,往年都是臘月二十三前后就放假,回家陪伴丈夫孩子過年,過完元宵節才返崗。
成為一名生產線員工已經5月有余,程心已適應在富士康的工作狀態。最近一個月,尤其在臨近春節時,工廠都比較忙,大多數人都處于加班的狀態。
對程心而言,今年春節是一次頗為特殊的經歷。老家就在100多公里外的洛陽,趁著除夕和初一兩天假期,程心特意回了一趟家。由于上的是白班,刨去在路上的時間,程心能陪老人孩子的時間不足48小時。
“能多賺一點是一點。”程心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個月每天的基本工資,加上3000元的持續服務激勵和6000元的新年大禮包,還有各種補貼,做完大概能拿到1.3萬~1.4萬元,平時是沒有這樣的薪資水平的。”
在此之前,11月富士康遭遇用工荒,工人工價提升,程心一個月最高能拿到2萬多元的薪資。盡管在用工淡季時工價會下降,程心表示,“還是會繼續留在富士康工作,因為這里對員工的待遇相對比較穩定,工資都是固定日期發。”
與程心不同,王詮才來富士康兩個月,并不打算做長期工。
在這之前,他做過很多職業,在工地上打過工,體驗過北方戶外冰天雪地的寒冷,也當過銷售業務員,體驗過南方陰雨連綿的潮濕,但每年都會回家陪伴家人過一個完整的春節。今年是他第一次在春節期間離家返崗。
在放假的兩天里,他抓緊時間回家和家人吃年夜飯,給親戚拜年,和朋友聚會……短暫的陪伴之后,他也加入到富士康浩浩蕩蕩的返崗大軍中。
“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還是賺錢重要,家里人也都支持。”王詮表示。
據王詮描述,當時他和很多人一樣,被富士康的高工價吸引過來,上個月盡管沒有滿勤,也能拿到1.2萬元的工資。
“這個月比上個月還高點,做完大概能拿到1.5萬元吧。但是1月之后可能就沒有這個水平的工資了。”王詮表示。
或失去高端機型獨家代工權
春節期間加班加點,鄭州富士康不僅是為保當下iPhone 14系列產品的供給,也是在為iPhone 15系列提前做準備。
“回來這兩天,我們還得參加富士康復工復產的培訓課程,之后還要考試。”王詮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據報道,鄭州富士康已經開始規劃的iPhone 15系列的生產場地。“開過好幾個會,過完年后會把舊生產機器拉走,把新的運過來。”有知情員工向媒體透露。
作為蘋果一直以來的合作伙伴,iPhone系列Pro版本的高端機型向來是富士康獨家組裝,其中鄭州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組裝廠。
雖然目前鄭州富士康的供應緊張情況已大大緩解,但依然面臨獨家合作地位失守風險。
據投行機構Wedbush分析師Daniel Ives的預測,2022年第四季度iPhone產量最多減少10%。
此前摩根大通對于2023年全年iPhone總銷量的預估,從2.39億部下降4%至2.37億部。受此影響,蘋果2023財年的第一季度業績也受到沖擊。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研報中指出,為保證供應,蘋果手機的另外兩大組裝廠和碩跟立訊,將分別自鴻海取得約10%的iPhone 14 Pro與14 Pro Max訂單。
在高端機型銷量走俏的情況下,顯然蘋果公司希望分散供應風險,在此背景下,富士康能否在之后的iPhone手機代工中拿下高端機型的獨家組裝,存在一定變數。
按照慣例,蘋果將于今年秋季推出 iPhone 15系列新機。據媒體報道,鴻海旗下深圳觀瀾廠已開始進入高階iPhone 15新機試產導入服務(NPI),為量產暖身。眼下鄭州富士康也積極為iPhone 15系列做準備,富士康“搶奪”iPhone 15訂單的決心可見一斑。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最新收據顯示,2022年12月營收 6293.4 億新臺幣(約 1397.13 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14.2%,同比下滑12.3%。對于蘋果是絕對第一大客戶的富士康而言,拿下iPhone 15系列尤其是高端機型訂單,是其扭轉營收下滑的重要一步。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