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9日停復牌匯總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1月19日,1家公司臨停:哈工智能擬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1家公司復牌:愛司凱。
新鳳鳴擬募10億再擴產實控人包攬 成本漲需求弱扣非降九成財務承壓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長江商報
國內民用滌綸長絲行業龍頭新鳳鳴(603225.SH)逆境之下再謀募資擴產。
1月17日晚間,新鳳鳴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向控股股東新鳳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鳳鳴控股”)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莊奎龍定向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0億元。本次募資,用于年產540萬噸PTA項目建設,預計總投資65.30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7年上市以來,新鳳鳴已經進行了四次股權融資,累計融資89.32億元。這些資金基本上都用于產業投資建設。
新鳳鳴主要產品為各類民用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歷經多次擴產,截至2022年底,公司預計擁有滌綸長絲產能660萬噸、滌綸短纖產能120萬噸,PTA產能超過500萬噸,躋身國內民用滌綸長絲行業前三。
不過,化工行業與國際原油等緊密相連。2022年前三季度,國際原油價格處于高位,新鳳鳴成本上漲,疊加下游需求不足,公司兩頭受壓,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同比下降90%。
直接融資累計89億擴產
在擴產路上,新鳳鳴并沒有放慢腳步。
新鳳鳴最新披露的消息是,公司擬通過定向發行股份進行募資,用于產能擴充。具體為,本次定向發行的股份數量為不超過1.14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10億元,發行對象為公司控股股東新鳳鳴控股及公司實際控制人莊奎龍,其中,莊奎龍大約出資4億元認購。
本次募資,用于年產540萬噸PTA項目建設,包括年產400萬噸PTA項目及年產140萬噸PTA技改擴建項目,項目總投資65.30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7年上市以來,新鳳鳴已經實施了四次直接融資,融資金額合計為89.32億元。
2017年,新鳳鳴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其首發募資20.62億元。此次募資用于桐鄉市中維化纖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超細扁平纖維深加工項目、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功能性,共聚共混改性纖維項目建設。
時隔一年,即2018年4月,新鳳鳴通過發行可轉債募資21.53億元,這次募資投向四個項目,即中石科技年產26萬噸差別化纖維深加工技改項目、年產4萬噸差別化纖維柔性智能化生產試驗項目、中維化纖鍋爐超低排放節能改造項目、中欣化纖年產28萬噸改性纖維整合提升項目,項目總投資接近29億元。
2019年12月,新鳳鳴上市后的首次定增,成功募資22.17億元。此次募資依舊是用于擴產,募投項目為浙江獨山能源有限公司年產220萬噸PTA項目、湖州市中躍化纖有限公司年產56萬噸差別化功能性纖維新材料項目,項目總投資59.53億元。
2021年,新鳳鳴再度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規模為25億元。本次的募資投向桐鄉市中益化纖60萬噸智能化低碳差別化纖維項目、湖州市中躍化纖年產30萬噸功能性差別化纖維新材料智能生產線項目、浙江獨山能源年產220萬噸綠色智能化PTA項目,三項目計劃總投資60.91億元。
從上述募資及募投項目計劃投資金額看,項目建設均存在資金缺口,基于此判斷,未來新鳳鳴還將繼續進行股權融資,以解決項目建設的資金需求。
密集募資擴產,新鳳鳴的產能也迅速擴大。
根據2022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末,公司已擁有民用滌綸長絲產能630萬噸,以及滌綸短纖產能60萬噸。按照滌綸長絲年產量計,公司穩居國內民用滌綸長絲行業前三。預計到2022年底,將擁有滌綸長絲產能660萬噸,滌綸短纖產能120萬噸。截至2021年底,公司500萬噸PTA 已滿額達產,如果上述年產540萬噸PTA項目順利建成達產,產能將翻倍。
新鳳鳴稱,布局PTA產能,是公司打造滌綸長絲完整產業鏈戰略規劃中,向上游原材料環節延伸的第一步,有利于完善公司產業鏈一體化。
周期性波動難題仍待解
新鳳鳴大舉擴產,延伸產業鏈,試圖借規模化優勢及產業鏈一體化優勢降本增效,提升綜合市場競爭力。從經營業績方面看,這條路還很長。
化工行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周期性。于新鳳鳴的產業而言,公司主要從事民用滌綸長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POY、FDY和DTY等多個系列400余個規格品種。公司產業的上游對接石油化工,下游對接紡織、服裝、汽車以及其他工業等領域,與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能力具有一定相關性。
目前,中國化纖企業總數已達2000多家,且生產規模小,大多化纖生產企業年生產規模在1萬至2萬噸左右。隨著環保政策趨嚴、市場競爭加劇,規模小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業內人士預計,大型龍頭企業將憑借其規模和技術優勢持續擴張,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滌綸長絲行業將進入強者恒強的發展階段。
正是基于這一發展趨勢,新鳳鳴持續募資擴產。但從經營業績方面看,行業提高集中度尚需時日。
經營業績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新鳳鳴經營業績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從45.26億元增長至118.4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從1.44億元增長至5.62億元。2012年、2013年,凈利為1.75億元、0.36億元,同比下降68.77%、79.32%。2014年至2017年,歷經四年增長,2017年的凈利達到14.97億元。緊接著的又是連續三年下降,2020年的凈利下滑至6.03億元。
2021年,新鳳鳴的經營業績大爆發,凈利達22.54億元,同比增長273.77%,扣非凈利21.70億元,同比增長445.04%。但是,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扣非凈利分別為2.84億元、1.78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85.32%、90.39%。
對此,公司曾在2022年半年業績預告中解釋稱,受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影響,公司原料成本大幅上漲,與此同時受國內疫情影響,市場需求發生階段性萎縮,行業競爭更加激烈,下游開工率也受到較大承壓,進而影響到公司的產銷與價差,導致業績下降。
由此可見,新鳳鳴抵御周期性波動風險的能力仍然較低。
密集大規模投建的新鳳鳴還存在較大的財務壓力。
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加上理財產品大約為108億元,對應的長短期債務約為258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為163.59億元。前9個月,公司財務費用4.63億元,同比增長19.33%。
北向資金刷新99個月單月凈買入紀錄,史上大規模買入曾“七戰六捷”財聯社1月19日訊(記者 閆軍)春節“掃貨”哪家強?北向資金首屈一指。
1月18日,北向資金在前一日刷新單月凈買入歷史紀錄后,并未收手,全天凈買入47.35億元。憑借1月12個交易日中連續11日凈買入的戰績,北向資金凈買入金額達到938.81億元。
截至目前的1月數據,不僅刷新北向資金2014年11月開通以來99個月的單月紀錄,也分別超過了2014年、2015年、2016年以及2022年全年凈買入總額。
財聯社記者梳理顯示,史上北向資金單月凈買入超過600億共計七次,其中有六次當月上證指數與深成指數出現上漲,“聰明錢”實至名歸。
此外,中金團隊預計今年海外資金凈流入相比去年有所改善,預計全年可能在3000億元-4000億元左右。
11個交易日凈買入近940億元
A股市場“開門紅”,截至1月18日,上證指數累計漲幅4.37%,重回3200點,上證50指數、創業板指均在年后創4個月新高。
與此同時,北向資金的瘋狂“掃貨”還在繼續。截至1月18日,新年12個交易日僅有1月3日小幅凈流出,連續11個交易日凈買入,累計凈買入達到938.81億元。其中,1月5日、13日、16日凈買入額超過百億,分別達到127.53億元、133.36億元和158.43億元。
近940億的凈買入是什么概念呢?假設這一數據維持至月底,不僅刷新北向資金自2014年11月開通以來,99個月的單月紀錄,也分別超過了2014年、2015年、2016年以及2022年全年凈買入總額。
近期外資流入的原因,華泰證券(601688)研報指出背后三大驅動因素:首先,基本面方面“中國占優”,強美元周期走向尾聲,增長稀缺的時期,做多中國和新興市場是2023年最重要宏觀主題。
其次,倉位欠配+前期壓制因素緩解,外資補倉并看好中國經濟復蘇。
第三,中國市場兼顧估值和規模優勢,與全球市場的相關性低,較其他新興市場更有優勢。后續期待外資繼續流入、國內資金跟隨,相應的行業和風格可能有所切換,但大內需、科技安全、中國優勢產業、穩增長受益(地產鏈條)、落后補漲等仍是關注點,中小盤品種在兩會前往往也會有所表現。
盤點史上七次“聰明錢”大舉北上
北向資金因其對大盤走勢把握準確,多數時間能精準實現“高拋低吸”,因此被投資者稱為“聰明錢”,也成為不少投資者判斷市場信心的風向標。
北向資金自2014年底開通以來,2019年-2021年期間維持在千億以上規模,三年分別凈買入3517億元、2089.32億元和4321.7億元。不過這一勢頭未能維持,在美聯儲加息、海外沖突等“黑天鵝”影響之下,2022年全球權益市場冷淡,A股賺錢能力不強,北向資金全年凈流入僅超900億元。
從單月來看,北向資金大舉買入A股同樣在2019年表現明顯。財聯社記者統計顯示,除了今年1月,歷史上七次單月凈買入超過600億元的月度中,有有五次出現在2019年,兩次出現在2022年。而“聰明錢”也多次踩對節奏,大舉北上買入的七次中,上證指數指數和深成指數下跌的僅有一次。
具體來看,歷史上買入最多的單月為2019年12月,北向資金買入729.94億元,當月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分別上漲6.2%、8.86%。
第二名為2022年6月,北向資金同樣買入達到727.6億元,當月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分別上漲6.66%和11.87%。
第三名為2019年9月,北向資金買入646.62億元,當月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分別上漲0.66%和0.86%。
此外,2019年1月、11月、2月和2022年11月四個月,北向資金單月凈買入在600億――600億之間,差距不大。不過,在2019年11月,北向資金收獲唯一一次單月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的跌幅,分別為-1.95%和0.55%。
北向資金買入單月上漲最好的是2019年2月,當月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的漲幅分別達到了13.79%和20.76%。
北向資金單月凈流入超過600億的七次中,僅有一次當月指數出現下跌,七戰六捷的戰績,“聰明錢”實至名歸。
消費、新能源、金融是真愛
從北向資金近期買入榜首名單來看,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大金融,寧德時代(300750)、隆基綠能代表的新能源以及以五糧液(000858)、貴州茅臺(600519)為代表的大消費最獲青睞。今年1月前12個交易日中,買入最多的名單中,寧德時代出現6次,隆基綠能、中國平安出現2次,五糧液、貴州茅臺(600519)均出現1次。
年初至今受疫情修復主線獲得較多增持,外資再度加倉藍籌龍頭股。中金研報匯總北向資金持股名單中,居前位的同樣是上述三大領域。
中金研報指出,新增個股方面,北向資金年初至今增持金額最高有寧德時代、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等藍籌股,材料業的云鋁股份(000807)、軟件服務業的愷英網絡(002517)等則是年初至今增持比例最高的個股。
從外資存量規模和占比來看,消費、新能源占比最高且持續提升。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美的集團(000333)和招商銀行依然位列北向資金最大的重倉股,其中貴州茅臺的北向資金持股超 1600 億元,寧德時代超 800 億元,較去年有所提升。
展望接下來外資趨勢,中金團隊預計今年海外資金(QFII/RQFII加北向資金)全年凈流入A股規??赡芟啾热ツ暧兴纳疲A計全年可能在3000億元-4000億元左右。
(責任編輯:趙艷萍 HF094)
2月20日0—24時,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ㄗ灾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