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世三年竟有四針新冠疫苗接種記錄?當地通報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近日,有山西五臺縣網友反映,其母親已去世三年,近期卻發現母親出現了四針新冠疫苗接種記錄,引發社會關注。
1月8日,山西五臺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情況通報:針對近日媒體反映,陽白鄉衛生院疫苗接種存在信息錄入問題。五臺縣高度重視,立即責成縣紀委監委牽頭調查。
經查,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現已啟動問責。對負有領導責任的陽白鄉黨委書記和縣醫療集團董事長給予免職處理,對負有直接責任的陽白鄉衛生院院長給予撤職處分,對其他相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
本期編輯?周曉婧
“深圳創投日”2023年首站走進福田1月8日晚間,“深圳創投日”2023年首站走進深圳市福田區,并舉行香蜜湖CVC創新中心啟動儀式。據悉,這是全國首個上市公司產業投資(CVC)創新中心。據了解,CVC代表企業風險投資,主要投資對象是公司核心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
活動現場,深圳首次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財富管理總規模達30萬億元以上。
“深圳創投日”走進福田
“深圳創投日”系列活動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以深圳創新技術、創新企業、創新資本為亮點,精準服務重點發展產業、重點扶持企業、重點突破技術,全面提升“創投深圳、創新深圳”的城市名片,打造大灣區號召力最強、國際影響力最大的創投活動IP.
1月8日,“深圳創投日”2023年首站走進深圳市福田區。本次活動圍繞推進香蜜湖上市公司產業投資創新服務中心(簡稱“香蜜湖上市公司CVC創新中心”)建設和香蜜湖新金融中心高規格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兩大主題,凸顯國內首個CVC創新服務園區和財富管理集聚區的香蜜湖新名片,展現“灣區有福深愛您來”的福田新實踐。
創投行業是促進科技創新、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助推器”。福田區是深圳傳統金融強區,已發展成為全國三大金融中心區之一,具有打造區域性風投創投街區的基礎和優勢。2022年6月,深圳發布《關于建設香蜜湖國際風投創投街區的若干措施》,力爭將香蜜湖國際風投創投街區建設成為深圳國際風投創投中心的“福田樣板”。
活動現場舉辦了香蜜湖CVC創新中心啟動儀式。據悉,這是全國首個上市公司產業投資(CVC)創新中心,為上市公司插上產業升級的翅膀。
據了解,CVC代表企業風險投資,CVC的主要投資對象是和公司核心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它更了解被投企業需要什么,能得心應手地將整個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鏈接到一起,實現產業圈的共同發展。
目前,深圳已經涌現出華為、比亞迪、匯川、順豐等代表性的實業系CVC。
深圳將加快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
2022年8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
為加快打造國際一流財富管理高地,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2023年1月8日,在會議現場,深圳首次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意見》(簡稱《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等財富管理總規模達30萬億元以上。
《意見》提出,吸引培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財富管理機構不少于100家;注冊的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機構(WFOE PFM)試點機構不少于300家。
“國考”擬招3.71萬人 比去年增18.7%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1月8日舉行。國考筆試原定于2022年12月4日舉行,因疫情政策調整,延期至今年1月8日舉行。新京報記者獲悉,在北京市,國考筆試共設置了41個考點。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公務員招錄考試總招聘人數近3.71萬人,資格過審人數達259.77萬人。今年報名和資格過審的人數也創下了近十年來的新高。從職位分布看,今年招錄職位主要集中在稅務、消防、海關、鐵路公安等系統。從招錄規模看,本次國考招考相比2022年計劃招錄人數增加了近6000人,增幅達18.7%。
據國家公務員局官網消息,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共194.8萬考生考前進行了報名確認、152.5萬人實際參加考試,參考率約為78.3%,參加考試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41:1。
關注1?考生
考生:“放平心態,輕裝上陣”
北京地區考生陳子墨(化名)一早就到達考點。“競爭還是很激烈的。”陳子墨告訴記者,她所報名的崗位計劃招3個人,但是報名人數超過1100人。
陳子墨告訴記者,由于自己是在職備考,加之決定報考時間較晚,因此復習時間非常緊張,“一邊不能耽誤工作,一邊抽時間復習。在零散的時間就看直播課,整塊的時間用來刷題。”
2022年11月底,國家公務員局發布通知,由于疫情情況和防控工作需要,“國考”筆試延期舉行。初聽到這個消息,陳子墨先是擔憂,后來又覺得有點慶幸,“我決定考試的時間比較晚,復習其實不怎么充分,延期反而讓我多了一些備考時間。”
記者了解到,從近十年“國考”報考情況來看,今年的招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同時,錄用計劃向重點人群、重點地區傾斜。例如,設置了2.5萬個計劃專門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2023年國考堅持重視基層導向,有近2.8萬個計劃補充到縣(區)級及以下直屬機構。此外,艱苦邊遠地區基層機關職位結合實際采取了降低學歷要求、放寬專業條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經歷等措施降低進入門檻,進一步充實基層公務員隊伍,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積極投身基層建設。
第一次參加“國考”的陳子墨,心態“還比較穩”,“放平心態,輕裝上陣,把自己這段時間的復習效果發揮出來就好,不要有太多得失心。”
關注2?考試
筆試成績將于3月上中旬公布
1月8日下午5點,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考試結束,考生陸續走出考場。北京地區一名考生告訴記者,題目整體難度并不是很大。
2023年“國考”筆試包括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記者從多位考生處了解到,今年行測科目不少題目與“二十大”相關,有考生告訴記者,行測科目第一題關鍵詞是“中國式現代化”。申論科目題目中關鍵詞有“鄉村振興”“長期價值”等。
當天中午,行測科目考試結束后,多位考生向記者反饋稱,題目難度不大,“資料分析題比較簡單,言語理解和圖形推理有點難,在言語理解部分耗費了挺多時間。”另一位考生表示,“自己復習不夠充分,對我來說題量有點大,有些題目沒答完,下次再考的話可能會調整答題順序和策略。”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安排,筆試成績將于3月上中旬公布。面試、體檢、考察、公示、備案等后續工作,均按《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執行。
據國家公務員局此前通知,面試內容注重反映招錄機關和招考職位的工作內容、性質、特點,注意體現不同部門、不同行業的不同用人需求。專業能力測查評價緊扣履職需要,將有10個部門在筆試階段組織專業科目筆試、50個部門在面試階段組織專業能力測試。
關注3?試題
專家:試題更側重政治素養考查
隨著申論科目考試結束,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也落下帷幕。今年考試延續去年分級分類特點,行測、申論均按照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級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三類分別命制試題。中公教育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認為,總體來看,試題考點常規,各部分的題量分布與往年保持一致,在考查要素上更側重政治素養的考查。
申論考題緊隨國家政策主基調
從申論作文題目來看,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副省級)試卷作文主題為“流動與新生”,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市地級)和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執法類)試卷作文主題為“堅定信心獲取長期價值”。中公教育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指出,其中均洋溢著對于后疫情時代發展的熱情和干勁。
從申論非作文題目來看,副省級試卷考點分別圍繞“橋梁建設、窯洞修復、河流流域文化建設、產業發展”等話題展開;市地級和執法類試卷非作文考點圍繞“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知識產權服務、光伏開發試點、金融向善”等話題予以支撐主題。“每一個話題都準確地切中時代和發展的脈搏。”上述負責人表示。
上述負責人認為,今年申論考題的一大特點是,緊隨國家政策主基調。例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3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并要求“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市地級試卷題目圍繞“提振發展信心”主題展開,涉及生態產品價值、知識產權服務、光伏開發、“金融向善”等話題,體現了國家“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工作主旋律。
同時,副省級試卷申論考試聚焦“流動中煥發生機”,對此上述負責人表示:“經過疫情的寒冬,中國將迎來大的發展,而今年的考題正是契合了這樣的背景。可見,國考申論的主題是聚焦時代發展的,這也延續了往年的風格。”
行政執法類題目側重民生熱點話題
據中公教育,與往年相比,市地級、行政執法類的法律類題目有所增加。據悉,行政執法類作為去年開始新出現的職位類別,在國考招考中人數占比最多,今年招聘人數占80%以上。而在行政執法類常識判斷部分中,法律考查最多,去年考查7題,今年進一步增加到8題。
中公教育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這8道題目側重于民生熱點話題,噪聲污染、電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熱點話題都出現在考試中。同時,考查范圍擴大,除了2022年修訂的法律外,還考查了2020年、2021年新修訂新制定的法律,這也提醒廣大考生在備考中要關注更長時間內的新法。
在脫貧攻堅完成后,鄉村振興是接下來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上述負責人指出,去年的考試中出現的《鄉村振興促進法》再次出現在今年考試中,也體現了國家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視,“通過本次及歷年法律考題可以看出,考生需要著重提升的是法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對新時代社會生活關注度。”
新京報記者?馮琪?吳為
2月2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廣東20例,北京9例,廣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蘇1例,重慶1例,甘肅1例),含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廣東3例,四川2例,江蘇1例,廣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內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頭市1例、巴彥淖爾市1例;江蘇11例,其中蘇州市10例、無錫市1例;遼寧7例,均在葫蘆島市;廣東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晉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3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含5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云南3例,內蒙古1例,江蘇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039人,重癥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83例(其中重癥病例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347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無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724例(其中重癥病例10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計死亡病例463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07851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58245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