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搜到微樂家鄉微信版輔助器-原來輔助工具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38例,其中境外輸入23例,本土15例(江蘇6例,其中無錫市5例、蘇州市1例;四川3例,均在成都市;黑龍江2例,均在雞西市;上海2例,均在閔行區;廣東1例,在深圳市;云南1例,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當日轉為確診病例12例(境外輸入7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27例(境外輸入26例);尚在醫學觀察的無癥狀感染者686例(境外輸入572例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42554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22468例(出院16190例,死亡288例),澳門特別行政區79例(出院79例),臺灣地區20007例(出院13742例,死亡852例)。
本文目錄一覽:- 1、約5億人距糖尿病一步之遙 被“糖”砸進ICU的年輕人:“頓頓吃撐”的代價來得真快
- 2、美團ADR(MPNGF)盤前跌超2% 騰訊控股宣派所持美團約9.58億股B類股作為特別中期股息
- 3、永安行: 涉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駁回江蘇宏溥科技的再審申請
每經記者 林姿辰? ?
11月14日,是第16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主題為“教育保護明天”。其前身“世界糖尿病日”的設立可以追溯到1991年,宗旨是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2020年公布的第六次針對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約為1.298億。
另外,約5億人處在糖尿病前期,這意味著每3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處于糖尿病前期。他們距離糖尿病只差幾杯奶茶、幾頓大餐——這些年輕人最愛的飲食,是2型糖尿病年輕化的主要原因。
這不是危言聳聽,小吳和他的00后“糖友”就是這樣的年輕人。確診1型糖尿病后,他們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心理掙扎,從“吃東西嚼到味道后就吐掉”,最終學會與胰島素達成終生和解。
在ICU認識糖尿病,在復查中目睹并發癥的險惡
2017年,14歲的小吳在重癥監護室醒來,醫生告訴他再晚來半小時人可能就沒了;幾年后,27歲的邱先生也從主治醫生口中聽到類似的話。
將他們推向死亡邊緣的不是意外事故,而是糖尿病。這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常被誤解為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此當其襲擊年輕人時,不僅異常兇險,而且常常被誤診。
小吳最初被發現昏迷時,被家人送他去縣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營養不良;打了一天點滴并未起效后,他又被拉到市醫院接受緊急搶救。在那里,小吳的父母被告知兒子是典型的1型糖尿病(又稱青少年型糖尿病),昏迷源于酮癥酸中毒。
一家人事后回想時,發現一切都有征兆。在發病前幾個月,小吳特別容易口渴,幾乎每天都要吃西瓜,喝可樂和奶茶。這些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但因為“年輕人不會得糖尿病”的觀念,而忽視了這些癥狀。
這一刻板印象,讓青少年對患糖尿病有著比成年患者更深的病恥感和孤獨感。小吳記得自己剛確診不久時很饞嘴,又怕血糖升高,就把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放在嘴里干嚼,嘗到味道了就立刻吐掉,時間久了心里非常郁悶。“和朋友玩感覺自己是異類,活著都好沒意思,大好時光啥都干不了。”
邱先生是2型糖尿病患者,27歲確診時,也有酮癥酸中毒癥狀。盡管知道“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但他也沒料到“頓頓吃撐”的代價來得那么快。像小吳一樣,邱先生確診后的第一感覺是“完全接受不了”,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糖尿病并發癥有多險惡。
資料顯示,酮癥酸中毒屬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的一種,慢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性胃輕癱、腎病、眼病、心臟病、骨質疏松、腸病、皮膚病等等。
過去5年,小吳每年至少到醫院復查一次,對于糖尿病并發癥的恐懼感也與日俱增——很多“糖友”在幾年前認識時,還都四肢健全,但復查再遇到時,他們已因為并發癥發作而摘掉眼球,甚至截肢。
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因,年輕患者越來越多
11月15日,原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內分泌科主任袁群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1、2型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不完全相同,但問題都出在胰島素——這個人體內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上。
袁群介紹說,1型糖尿病是絕對缺乏胰島素。發病主要是由自身免疫缺陷、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胰島β細胞功能完全受損、胰島素分泌缺失。患者可見于任何年齡段,但多見于青少年,其中女孩居多。
2型糖尿病,則是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靶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導致胰島素不能正常降糖,又稱胰島素抵抗,有時也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該類患者的發病原因中,遺傳因素占比不到20%,肥胖才是主要原因。因此,越來越多放縱口舌之欲的年輕人開始確診糖尿病。
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成人患病率已經達到11.2%,患病人數超過1.298億;30歲至39歲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高達6.3%;另有數據顯示,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數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約占5%。中國還有35.2%、即約5億人的血糖正處在糖尿病前期。
(記者注: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為3.9 mmol/L~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值≤7.8mmol/L;糖尿病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1.1mmol/L。“潛在糖尿病患者”是指糖前期患者,血糖值處于兩種標準之間。)
袁群提醒,糖尿病雖然發病緩慢但還是有跡可循。例如,在血糖這一指標之外,血液中的胰島素水平是監測人體處于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前前期”的另一重要指標,但在現行體檢流程下常被忽視。
另外,目前國內體檢需要空腹進行,測量的血糖均為空腹血糖,而非餐后2小時血糖,但實際上這兩個血糖值中任意一個超標,都能確診糖尿病,而中國糖尿病患者多以餐后血糖升高為主。這意味著很多潛在的糖尿病患者錯過治療的第一時間。
因此,袁群建議六類人每年都要檢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分別是:40歲以上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體重和腰圍超標人士,血壓或血脂高人士,有過妊娠糖尿病的,以靜坐為主要生活方式的人群。
糖尿病患者有“逆轉”可能,但要滿足4個條件
截至目前,一般認為糖尿病仍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法根治,但袁群認為“不死的癌癥”這一描述太過悲觀,因為如果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延緩發病時間,甚至終身不得病;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得當,可以延遲并發癥的發病時間,甚至終身遠離并發癥。
這種情形有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糖尿病逆轉”,其在臨床上的判斷標準是在停用降糖藥或單純生活方式干預至少3個月后,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
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邱先生經歷過從酮癥酸四個加號到血糖指標正常的柳暗花明。接受記者采訪前,他剛吃完一份米線和幾塊小蛋糕,并驕傲地表示自己“已經一年時間沒有用過胰島素,也沒有用過降糖藥”。
邱先生把這種成功歸于對于糖尿病的恐懼和性格里的“倔”。他出院后,通過動態血糖儀和胰島素注射液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控糖計劃,訓練計劃同步進行,目前體重已經由兩年前的240斤減到175斤,餐二血糖維持在5~6 mmol/L,最高不會超過7 mmol/L。
不過,除去意志力等因素,并非所有人都能像邱先生一般“逆轉”糖尿病。袁群表示,糖尿病患者能否成功“逆轉”,與患者年齡并無直接關系,而是取決于4個條件,分別是病程小于5年、空腹C肽大于1.1、身體質量指數(BMI)大于25、GADA(谷氨酸脫羧酶抗體)陰性。而1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C肽已經低于0.3,所以沒有“逆轉”可能,一般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更需要同伴教育。
對于成功“逆轉”糖尿病的人群,袁群也提醒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肥胖人群減肥成功后要警惕體重反彈。他表示,各國糖尿病的整體控制效果除了與經濟水平有關,也與教育水平、民族文化習慣有關。例如有些國家的飲食文化更講究飲食的營養搭配,居民會在廚房里備有食品秤、量杯等工具以精準控制鹽、糖的攝入,對健康管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國產胰島素集采完成率低,市場接受度仍待提高
未來,隨著國內糖尿病年輕化趨勢和發病率上升,降糖藥市場日益廣闊。
其中,胰島素仍在降糖藥中占據半壁江山,且已經形成了相對集中的市場競爭格局。跨國藥企諾和諾德、禮來制藥、賽諾菲等占據約七成國內市場;甘李藥業(SH603087,股價37.62元,市值211億元)、通化東寶(SH600867,股價9.17元,市值183億元)、聯邦制藥(HK03933,股價4.04港元,市值73億港元)是國內三大胰島素龍頭企業,持續推動胰島素的國產替代。
不過,這一過程并非完全順暢。2021年底,國內完成第六批胰島素專項國家集采。今年11月8日,湖南醫保局的通知公告顯示,合肥億帆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甘李藥業、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海正藥業相關的胰島素產品約定采購量完成率不足20%(部分產品完成率不到10%),采購進度嚴重滯后。
對于市場適應期,袁群認為與國內企業市場推廣、產品質量仍待提高有關。袁群表示,上世紀90年代,國外胰島素廠商進入中國市場,對醫生和病人的教育長達30年,很大程度上引領了患者用藥習慣。由于許多國產胰島素注射液與外資品牌的胰島素注射筆并不適配,很多患者不愿意將原本使用的進口胰島素注射液更換為國產產品;而之前使用過國產胰島素注射液的患者,有的反映稱國產胰島素筆用起來“晃晃悠悠”,注射劑量不準;有的反映稱筆容易壞,到醫院更換了幾次后又用回了進口的胰島素注射液和注射筆。
“作為中國醫生,我當然希望國產胰島素能逐漸替代進口胰島素,但企業可能還需要在醫生、患者教育以及產品研發(包括胰島素筆)等方面多下功夫。”袁群說。
此外,達格列凈、磷酸西格列汀、瑞格列奈、利格列汀、度拉糖肽、依帕司他、二甲雙胍等非胰島素藥物也在醫院端暢銷榜上常年有名,一些創新機制的藥物引發產業界研發熱潮。但袁群認為:“沒有最好的藥,只有最合適的藥”,作為患者不應盲從而是遵從醫囑。作為醫生則應在搞清病人病理和藥物機制的基礎上,為每位患者推薦他們合適的藥物。
美團ADR(MPNGF)盤前跌超2% 騰訊控股宣派所持美團約9.58億股B類股作為特別中期股息
美團ADR(MPNGF)盤前跌超2%,報41.75美元。
騰訊控股公告,董事會決議將按合資格股東持有每10股股份獲發1股美團B類普通股的基準,向于記錄日期名列公司股東名冊上之股東按彼等當時各自于公司之持股比例,以實物分派的方式宣派由公司透過Huai River及╱或TML間接持有的約958,121,562股美團B類普通股(假設自本公告日期至記錄日期已發行股份總數并無變化)的特別中期股息,該等美團股份數目將被舍去零碎部份下調至最接近之整數。
(責任編輯:崔晨 HX015)
永安行: 涉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駁回江蘇宏溥科技的再審申請永安行11月16日公告,近日, 就公司與江蘇宏溥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一案,公司收到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22)最高法民申400號《民事裁定書》。判決如下:宏溥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2021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二項、第六項規定的情形。依照2021年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2022年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裁定如下:駁回江蘇宏溥科技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本次江蘇宏溥科技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被最高人民法院駁回,本次訴訟案件不會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等產生影響。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計,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場將陷入供應過剩,同時下調需求前景,上調非OPEC供應預估。根據OPEC的最新月度報告,其將第三季度原油產量預測下調124萬桶/天,至2,827萬桶/天。這比OPEC 13個成員國7月的產量低了約57萬桶/天。OPEC位于維也納的研究部門將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預期下調72萬桶/天,同時上調非OPEC供應預期52萬桶/天。預計本季度原油消費均值為9993萬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