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lphaGo橫掃圍棋界之后,智能投顧替代基金經理的聲音不絕于耳,但這種聲音并未阻止基金經理們追求穩定超額收益的腳步。
信誠盛世藍籌基金經理吳昊在接受《陸家嘴》雜志采訪時表示,投資的體量足夠大,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交易策略,智能投顧雖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這些算法只能捕捉到市場里局部或一部分超額收益的機會,而且這部分超額收益對資金的總量會有局限性。
“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說,市場的復雜程度還是給主動投資的基金經理帶來一定的投資機會。”吳昊說,“基金經理只要能夠把長期資產的回報率和風險水平看得足夠清楚,總能找到被低估的品種,這些品種能夠帶動相對穩定和持續的回報。”
80后的吳昊走的是“標準化”的基金經理成長路徑,金融科班出身,畢業后加入申萬證券研究所從研究員起步,2013年加入信誠基金擔任股票研究員,2015年開始擔任盛世藍籌基金經理。吳昊具有深厚的行業研究功力和獨特的思辨能力,在采訪時面對記者拋出的無論是宏觀經濟或是無人駕駛,還是新能源、大金融、大消費等行業問題他都能應答如流。
及時調倉捕捉白馬股行情
今年吳昊重倉大金融、大消費以及新能源汽車和消費電子等板塊股票,獲得了領先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截至7月21日,信誠盛世藍籌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達到19.83%,排名位居504只同類可比產品的前1/10。
吳昊在今年上半年的及時調倉,精準了踩到了白馬股奔騰的行情。2016年末盛世藍籌持有較多的是中小股份制銀行股和券商股。而今年一季度末十大重倉股中開始出現三家大型國有銀行和格力電器。
二季度末盛世藍籌的十大重倉股中既有格力電器,也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國有銀行股,還有消費股五糧液、貴州茅臺。其中,格力電器是盛世藍籌的第一大重倉股,占凈值比例5.02%。
在接受采訪時,吳昊解釋了自己在一季度銀行配置比重大幅偏離市場的邏輯。
一季度吳昊預判今年市場的整體預期回報率并不是很高,今年整個貨幣環境是收緊的,監管是加強的,經濟筑底完之后不太可能出現巨大反彈,驅動股價上漲的因素更多來自于業績的推動,而不是估值提升。
他從金融資產的回報率和背后隱含的風險兩方面去分析銀行資產的定價。從回報率來看,過去幾年銀行的息差持續下行,導致銀行的回報率持續向下走,但是從去年底到今年利率呈現上行趨勢,房貸也開始收緊,房貸利率上浮,銀行的金融資產的邊際回報率是在改善。
從風險角度去考察,他認為去年的供給側改革工作,基本上盤活了上游重工業資產,系統性風險得到大幅消化,而且經濟運行呈現非常強的韌性,一季度經濟增速6.9%。
而銀行股的估值,長期維持在0.8倍到0.9倍市凈率,基于銀行業的回報率在改善、風險在下降,他判斷很難出現估值水平大幅下行的可能。“并且銀行業的ROE還能夠保持在14%~15%,我只要賺它這一份資產增值的收益即每年15%左右的增值收益,就能實現全年的預期回報率,這樣的資產呢我是愿意長期持有的。”他說。
而在標的選擇上,他更傾向于大行和一些競爭力比較強的股份制銀行,因為金融監管對銀行負債端影響比較大,操作相對謹慎或運營效率較高的銀行風險會更小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吳昊在第二季度減倉了格力電器和銀行股,加倉了上海醫藥、天齊鋰業和國泰君安。
今年上半年申萬銀行指數漲幅在7%~8%左右,折合年化在15%左右。這一漲幅基本上符合吳昊的預期,銀行股的回報基本上和凈資產增值的幅度是同步的。吳昊表示,在當前的市盈率水平上,還會繼續持有一定倉位的銀行股,但隨著銀行股估值出現了大幅的修復,估值的波動讓15%左右的ROE回報無法對沖風險的時候,他選擇降低銀行的資產配置。
成長股和價值股并不對立
雖然吳昊管理的基金名稱叫“盛世藍籌”,但他并沒有界限分明地去區分成長股還是價值股,他更關注的是企業自身創造價值以及價值增長的能力,如果企業增長的能力和估值能夠匹配,都會成為他的“囊中之物”。
在他眼里,成長股和價值股并不是必然的對立面。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成長股,在吳昊看來,只不過是迎合了行業周期或者經濟周期,依靠公司的一些要素稟賦,在一定階段內實現快速的成長,一旦成長到了一定的規模,或者遇到了行業的波動,成長性就會消失。
他很看重企業的內生成長,他認為ROE的水平代表公司持續長期內生增長的速度。而外延成長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容易受諸多外部條件變化的影響,比如監管的變化、貨幣的變化或者資本管制都可能導致外部成長性幻滅。
真正的成長股是非常稀缺的,他曾經篩選過,有六年以上財務數據、上市以來平均ROE在20%以上、過去三年ROE也在20%以上、去年凈利潤在5億以上的公司,全市場只有60多家。
他以格力電器為例,格力電器十年的復合業績增速達到36%,實現了20倍的利潤增長。而大部分的所謂“成長股”卻極少有這樣的成長性。
老板電器也是他曾經精挑細選的股票,符合他認定的“成長股”標準,并且企業的增長能力和估值能夠匹配。
去年10月份,房地產調控新政出臺,由于家電板塊跟房地產相關性比較強,整個家電板塊都出現了較大的調整,他認為政策沖擊對家電板塊的影響反應已經比較充分,當時估值在20倍左右的老板電器進入他的視線。
老板電器是吳昊在做研究員時長期跟蹤的一家公司,可以說是家電行業的一個白馬,每年約有30%以上的增長。30%以上的增長他認為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端廚電,這是一個長期趨勢。第二,行業的競爭格局非常好,高端市場中競爭對手只有方太,而方太是家非上市公司,而且是一個不打價格戰的良性競爭對手,這給老板電器不斷提價和提高市場份額,創造了非常好的外部環境。
他判斷在一個較長期的維度里面,競爭格局不會改變,老板還能夠維持比較穩定的高速增長。每年假設業績增長了30%,估值不提升,他就能獲得30%左右的回報率;假設估值下調20%達到15倍,這在吳昊看來是最壞的一種情況,但仍能獲得10%的回報。
于是在去年10月底他做出買入決定,同時也去跟上市公司溝通,去驗證其對公司的判斷是否準確。今年上半年老板電器公布的業績出現了50%以上的增長,超出了他的預期,同時估值迅速修復到25倍以上,在預期的大部分收益兌現之后,他又做出了減倉決定。
最看好新能源汽車
吳昊總結了自己的投資風格是,持股對分散,偏自上而下選股,在給定的投資目標下,努力去提高選股成功率。在公司的選擇上,他更傾向于選擇內生業績增長公司,確定性會更強一些;同時選擇比較好的行業,這會為業績的確定性和市場信心提供更強的安全邊際,在好的行業里盡量選龍頭或競爭力強的公司。
什么行業研究最透徹?面對對于記者拋出的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如果大家都研究得比較透徹的行業,反而超額收益并不大,“從我的能力范圍來說,除了一些化工等專業技術特別高的行業,理解力相對弱一些,絕大多數的行業理解還可以,能夠盡量去做到領先一步提前去想,更接近于行業的本質,去理解這個行業的運行和發展機會”。
新能源汽車是吳昊現在最看好的主題方向。“新能源汽車將不再是一個短期的故事,它可能在未來兩三年會迎來商業化的突破,一旦突破之后就會迎來非常巨大的市場空間,從2到3年的時間維度去看會帶來明顯的超額回報。”
吳昊看好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基于三個原因:首先,新能源車的代表性車型特斯拉MODEL3車型即將上市,可以為新能源車的商業化提供一個方向。這款車如果能夠成功,就可以去印證新能源車能夠產業化,是能夠項目化的商品,對于市場對新能源車行業的理解會帶來比較大的沖擊。
第二,全球主流的整車公司像奔馳、寶馬、大眾、福特都提出了新能源車的長期規劃,在2019到2020年都會有系列車型上市。傳統整車廠商里的主流玩家把資源都傾斜到新能源車,這說明現在的時間窗口具備了一些成熟的條件。
第三,我國推出了燃油積分和新能源積分的征求意見稿,實際上是替代財政補貼的長效機制,給現在國內車企提供長期的政策指引。
從投資布局角度來看,他更傾向于投資新能源產業鏈上游環節,選擇擁有世界級儲量、具有全球定價能力且有一定稀缺性的的鋰礦公司。“這種標的很少,可以長期持有。”吳昊表示。
實現超額收益,打造穩定的投資體系是吳昊的目標,而趨勢判斷是他投資決策中最核心的要素。“我的投資就是要實現超額收益,收益的幅度是一方面,收益的概率更重要一點,今天掙100%明天虧50%是我要極力去避免的情況,我希望自己的投資體系能盡量穩定。”他說,“實現穩定的投資體系的一個方法,首先是把投資期限拉長,關注在這個期限里的核心趨勢或者說主線,這是決定我投資決策的一個最核心的要素。”
對于下半年的行情,吳昊認為,流動性水平和監管環境都會保持相對穩定,整體市場下行動力不會特別強,但是由于沒有增量資金的進入,也很難形成大級別行情。
另一方面,今年白馬股實現了比較大的漲幅,漲幅超過了公司本身今年的內生增長,也超過了應有的估值修復,大多數估值都在歷史偏高的水平,快速上攻也存在比較大的阻力。然而,市場的資金方向從白馬龍頭往成長股切換,環境還不具備,如果發生切換價值股跌10%或者20%,又會對資金形成比較強的吸引力,去阻礙這種切換。因此,吳昊認為,市場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震蕩,但向下的動力不強,“十九大”可能會讓一些偏樂觀的預期發酵,帶來一些行情機會,向上的概率稍微大。
對于A股納入MSCI指數,他的觀點是會帶來長期的影響,A股的國際化是不可避免的長期趨勢,A股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增量海外資金的海外配置。這些海外資金在配置A股的時候,是將A股和全球其他權益資產去作比較,他們來買A股首先要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最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司;其次,比較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或者比較強的國際影響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這些資金他們會去買全球龍頭,買中國的稀缺品種,買大公司,這也是所謂的龍頭白馬或者漂亮50,能夠可能在長期存在溢價的另一個長期邏輯。”吳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