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靜之下,尾盤的一波跳水顯得很驚險,最終資源股集體反攻,各大指數化險為夷,滬指全天僅僅微跌0.06%。這段時間,大盤繼續窄幅震蕩應是大概率的。
昨晚中航黑豹(600760)突然停牌,點燃了今天的軍工板塊:
進入4季度,又臨近大會,市場資金開始想象軍工領域的改革,加上軍工股市值低、股價長期處于低位,具備炒作的價值。
美國、日本...過去50年
超50%的超級大牛股都來自消費(廣發證券)
步入三季度之后,風向突變,多家券商開始大力鼓吹消費,建議大家多配消費,盤面上,資金也正在蠢蠢欲動,白酒頻頻新高、格力電器連續收紅、伊利股份也創出歷史新高......
我們將研究視野拉長,發現過去50年,不管是在美國還是日本,半數及以上的大牛股都是來自消費行業:
過去50年,上面這20只超級牛股,平均增長幅度竟超942倍!
通過分析美國、日本歷史上的長牛股,歸納出以下三點原因:
①消費品行業受外來技術沖擊小,集中度可維持長期上升趨勢,更容易形成寡頭壟斷;
②消費品龍頭通過品牌壁壘和規模優勢獲得壟斷地位,經營時間越長壟斷地位越穩定。因此護城河較其他行業更寬、更深,故而競爭優勢持續時間也更長;
③壟斷格局形成后,行業龍頭通過牢固的定價權,借助規模優勢降低費用投放率,推動股價的不斷抬升,從而長期戰勝市場。
另外,我們從美國、日本的經驗中還得出另外一點結論:
“
消費品行業更容易形成“雙寡頭”的競爭格局,比如巧克力行業的好時和瑪氏(好時1980年至今股價上漲258倍),軟飲料行業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股價36年來分別上漲155倍和171倍),它們在行業寡頭的地位上享受護城河帶來的紅利,又因為另外一個寡頭的競爭而繼續創新時刻保持活力。
”
通過以上的邏輯,不難得出“消費品行業的寡頭更容易走牛”的結論,回到A股,分析各大行業的競爭格局,消費品行業具備“長跑冠軍”潛質的是:
1、空調:格力電器、美的集團。
2、廚電:老板電器(方大電器未上市)。
3、定制家具:歐派家居、索菲亞。
4、白酒: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
5、調味品:海天味業。
6、乳制品:伊利股份。
7、肉制品:雙匯發展。
這一次板塊性的機會
2017年是乳制品行業拐點(太平洋證券)
10月9日力推了乳制品龍頭---伊利股份《確定性30%的上漲空間?這只白馬股3季報還將超預期》,短短2天股價便創出歷史新高,剛剛又扒出一篇乳制品行業的深度研報直言:這是一次板塊性的機會!
2017 年行業需求和供給層面同時出現改善,是2017年乳制品復蘇的主要原因。
需求方面,我國鄉鎮居民收入水平早已步入小康,近幾年消費觀念改變以及現代渠道網絡的滲入,帶動鄉鎮乳制品需求增速加快;而在一二線城市,乳制品行業依靠品類多元化、高端化也獲得穩定增長。
供給方面,雖然國內原奶價格并未出現明顯上漲,但是白糖、包材、運費價格較去年明顯提升,導致乳企生產成本提高,部分中小乳企減產或退出生產,行業集中度提升明顯,據尼爾森數據顯示,2017 年上半年,我國液態奶行業終端銷售額同比增長約 7%,銷量同比增長約 5%,產品均價穩步提升。
從企業來看,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乳制品企業的銷量增速均有改善,伊利和蒙牛憑借其在渠道、產品和品牌方面積累的優勢,增速相對更快。尤其是伊利,截至17年6月末,伊利常溫液態奶市占率提升至33.6%;低溫液態奶市占率提升至16.5%。
從估值來看,2011年-2013年,上市乳制品企業合計凈利潤增速維持在個位數,但是 PE(ttm)基本維持在30倍-40倍,板塊溢價率也超過100%;目前板塊PE(ttm) 30倍左右,溢價率僅約60%左右,處于較低水平。
另外,從基金持股比例來看,截止 2017 年二季度末,伊利和光明的基金持股比例分別為 13.62%和 4.34%,仍然處于歷史低位。下半年,在需求回暖以及行業競爭格局改善的基礎上,龍頭企業業績有望優先受益,二者基金持股比例也有望逐漸提升。
我們認為,隨著下半年行業需求復蘇持續,板塊景氣度提升;從而上市乳企業績改善,市場預期提升,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重點推薦伊利股份、光明乳業、三元股份、天潤乳業。
3季報前后是布局電子股的不錯時點!
4大方向金股組合,趕緊收藏(招商證券)
我們認為,近期市場逐步消化三季度業績和估值后,10月下旬到11月初是不錯的電子白馬跨年布局良機!
9月底iPhone x開始正式量產,10-11月份單月產量1000w部以上。我們認為,今年年內iPhone x版本備貨3500-4000w部之間,這個量與后期陸續調整后的結果相一致。
我們了解到,明年一季度Apple的iPhone x備貨量望比今年四季度還要多,我們可能迎來歷史上同比增長最強的一季度行情。所以,今年電子行業的情況是價升量不升,而明年電子行業的情況是量價齊升。很多公司在3季報前后都是不錯的布局時點。
今年國產機陣營行情平淡,2、3季度情況不太好,預計4季度環比情況會好一些。在明年蘋果全面屏帶動下,國產機全面屏趨勢值得期待。
除了手機產業鏈以外,建議大家關注Apple watch 3手表和AirPods無線耳機兩條產品線。此外,還可關注谷歌新品發布,重視AI與智能硬件的聯動關系。Google 10月4日于舊金山發表了2款全新Pixel智能型手機、新款無線耳機Pixel Buds、大小2種新款Google Home智能音響、1款筆記本電腦Pixelbook、全新VR頭盔、迷你相機Google Clips等。
招商電子4大方向組合:
消費電子:立訊精密、大族激光、長盈精密、信維通信、德賽電池、歌爾股份、歐菲光、安潔科技、順絡電子、環旭電子、奮達科技。
安防板塊:海康威視、大華股份
漲價板塊:LED龍頭三安光電、覆銅板龍頭生益科技
半導體:三安光電、環旭電子、兆易創新、華天科技、北方華創、上海新陽。
航空升級背景下,鈦產業鏈將要起飛
這3家軍工股投資價值凸顯(國金證券)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我國的鈦材年產量約5萬噸,總銷量約為4.4萬噸,其中內銷3.6萬噸。在我國,鈦加工材主要被用于化工領域,其次為航空航天、電力等。近年來,我國的鈦加工產業隨下游需求高端化呈現結構升級,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端鈦材應用占比逐年提升。
除了航空工業,鈦合金在其他軍工領域及新興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前景:
當前,我國民用航空飛機正處于發展的起步期,未來我國民航制造業的兩款主力機型——ARJ-21和C919將產生大量的航空鈦材需求。
我們認為,鈦加工是典型下游產業升級驅動市場需求的行業。正如新能源汽車對產業鏈上游電池乃至鋰、鈷、鎳等材料的拉動,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有望催生每年百億元的高端鈦材需求,約為當前的六倍左右。而目前國內具備航空航天用鈦材深加工能力的公司僅為個位數,具有直接向軍方供貨資質的公司只有3家,投資價值凸顯。
推薦組合:國內鈦材加工領域深加工實力突出、資質齊全、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將是本輪產業規模高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根據未來業績增長彈性排序,我們重點推薦西部材料(002149)、寶鈦股份(600456)。
大勢已來?戰略看多中國新工業革命!
收好這份精選“中國工業革命”組合(國君策略)
9月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PMI創5年新高,歐元區制造業PMI創6年半新高,美國ISM制造業指數創2004年5月以來的13年最高。
本輪全球朱格拉周期與新工業革命歷史性交匯,總量上,全球朱格拉將為我國提供強勁的外需支持,結構上,將尤其利好裝備制造業(如計算機、專用設備、汽車和電氣機械工業)。
供給側改革契合新工業革命,引領中國工業轉型升級。“三去”成效顯著,煤炭、鋼鐵、水泥等產能下降,PPI轉正,房地產庫存和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銀行資產質量改善,經濟硬著陸風險短期大幅消除。
戰略看多中國新工業革命!精選“中國工業革命”組合:
1)工業三位一體(能源-動力-連通)將首先迎來機遇:核電(臺海核電)、光伏(隆基股份)、風電(金風科技)等;動力(思創醫惠/科大訊飛);連通(推薦:中興通訊/亨通光電)。
2)高端裝備將是新工業革命的第二層機遇:環保裝備(龍凈環保/清新環境)、智能物流(今天國際/巨星科技)、航空航天(中直股份)、軌道交通(眾合科技)、鋰電設備(科恒股份/先導智能)等。
3)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自動化(新時達/匯川技術/大族激光/英威騰)、信息化(用友網絡/東方國信/漢得信息)、網聯化(新大陸/華工科技)、智能化(黃河旋風/海源機械/勁拓股份/光韻達/銀禧科技)。
瞬間入冬!疊加最嚴環保監管
這只清潔取暖龍頭別錯過了!(中信建投)
近期氣溫驟降,多地瞬間入冬,北方一些地區甚至已經下雪,冬季的腳步越來越近,清潔供暖再度提上日程。
再來看最近的一則消息:
近日,環保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京津冀17-18秋冬大氣治理攻堅方案》,提出今年10月底前“2+26”城市中300萬戶以上完成燃煤替代,工業端納入年度淘汰清單的4.4萬臺燃煤鍋爐全部“清零”。
冬季清潔取暖的政策推進得非常快,再來看今天重點推薦的個股---迪森股份(300335),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前3季度的訂單情況,訂單數據可謂是非常華麗:
2017 年前三季度,公司“小松鼠”牌燃氣壁掛爐銷售呈現快速增長, 訂單量、出貨量、銷售量分別達到 40.37、30.05、24.01 萬臺,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28%、353%、254%。
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出,Q3單季度訂單量、出貨量、銷售量相較于 Q1、Q2單季度數據,有明顯加速增長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3、4季度是燃汽掛壁爐的傳統出貨高峰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清潔取暖政策推進力度也在逐步加強。
C端業務方面,京津冀“2+26”城市已有18個出臺民用“煤改氣”補貼政策,Q3進入集中出貨期,銷量破新高。公司旗下“小松鼠”壁掛爐行業龍頭,估計2017年全年銷量35萬臺,存超預期可能!
近期公司管理層連續增持,對公司發展前景信心充足。預計公司2017、2018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47、3.41億元,折合 EPS 0.68、0.94元/股,繼續重點推薦!
本文研報內容綜合自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銀證券、興業證券、天風證券,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領
取
干
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