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的總面積為60.37平方公里,人口總基數(shù)4100.724萬人。
正確運用詞語對不同的地方,具體情況概貌進行詳細的解說,大家才能夠更清晰的掌握它具體的情況。
運用詞語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詞語的習慣搭配不同。
如:發(fā)揚——優(yōu)點、作風、傳統(tǒng);發(fā)揮——作用、干勁、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改進——工作、方法、技術;改善——生活、關系、條件;交流——思想、經(jīng)驗、物資;交換——意見、禮物、資料。
2.詞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礙(動詞)——剝削阻礙生產(chǎn)發(fā)展;障礙(名詞)——排除一切障礙;強大(形容詞)——強大的動力來自崇高的理想;
壯大(動詞)——人多可以壯大聲勢;精華(名詞)——這是全書的精華;精彩(形容詞)——這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
3.適用的對象不同。
如:愛護—愛戴,前者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同級同輩之間,而后者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撫養(yǎng)—奉養(yǎng),前者用于長輩對晚輩,而后者用于晚輩對長輩。
(四)防止贅余
雖然成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準確的,但還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意義重復。如:“聽了這個笑話,我們?nèi)炭〔唤匦α恕!?/p>
(“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發(fā)笑。這與后面的“笑了”造成語義重復。)
(五)前后矛盾
成語在句中意思盡管準確,還應注意它和其他詞語是否矛盾。如“最近到沿海地區(qū),雖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變化,卻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與“極深刻的印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