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應避免將長期目標短期化
實現雙碳目標是重大戰略,要將長遠目標和現實條件有機結合。實現雙碳目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深層次影響。在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體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還將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外溢性影響。因此轉型必須穩妥,不能將長期目標短期化,需要在轉型過程中逐步調適,分步推進。向雙碳目標邁進的過程中,要避免“碳沖鋒”和“一刀切”的做法。減碳約束下,煤炭和各類高耗能行業及其聚集地很容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是減碳要全國一盤棋、系統化推進,特別是要考慮原料煤的跨區域保供問題。各地區、各行業需要充分考慮減碳措施對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可能影響,避免采取沖鋒式減碳和“一刀切”限產停產的措施。管控減碳目標和路徑需要科學設計和論證,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實現有序減污降碳和發展轉型。(經濟參考報)
二、國內要文1.服務科創產業 上海組建千億級國有創投企業
展開全文近日,為發揮國有資本和政府引導基金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中的引領作用,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浦東科創集團有限公司23日進行聯合重組,組建新的上海科創集團,打造國有創投頭部企業。聯合重組后,新的上海科創集團資本管理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累計直接投資項目超過360家,培育科創板上市企業51家。(新華網)
2.廣東梅州通過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
12月2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終審活動在北京舉行。11座候選城市進行最終角逐,梅州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終審,成為目前廣東省唯一一個通過終審的城市。通過的城市將在履行報批手續后,于中日韓文化和旅游部長會議上,由三國文化和旅游部長共同授牌。據了解,“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是由中日韓三國共同發起的亞洲第一個國際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動,是中日韓人文領域的重要成果和東亞區域文化合作品牌。自2013年啟動“東亞文化之都”評選以來,每年中日韓三國各評選1~2個城市當選“東亞文化之都”。(廣州日報)
三、地方頻道1.河南將力爭每年培育1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12月24日,據報道,未來河南每年將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到2025年,傳統產業比重降到30%左右,傳統產業新型化率達到60%,跨入新興與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除此之外,河南按照“一縣一省級開發區”和突出發展制造業的原則,對現有各類開發區,按照國家和省級兩個層級、五大類別進行整合,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政策、統一建設。目前,河南正在組織各地抓緊編制開發區整合方案,明確開發區數量名稱、空間范圍、主導產業和管理機構等,爭取明年1月底前完成批復。(大河網)
2.《深圳國際食品谷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發布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印發了《深圳國際食品谷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按照國際食品谷發展規劃和2035年“三個100”遠景目標,制定了階段性目標,到2025年,達到年產值600億元,累計拉動社會投資300億元,有序完成“三個15”階段目標,統籌推進國際食品谷“3+5+X”體系建設,即攻堅培育引領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三類關鍵產業,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布局一批核心園區,構筑“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共建共享新模式,將國際食品谷建設成為創新資源集中、高端人才充沛、產業鏈條完善的現代農業與食品示范高地。(深圳特區報)
四、公司化運營項目2022年"貴州綠茶"第一采系列活動明年1月1日舉行
近日,據報道,2022年“貴州綠茶”第一采系列活動將采取普安縣主會場+哈爾濱市分會場聯動的方式于明年1月1日舉行。活動由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黔西南州、黔南州、六盤水市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有關部門承辦。旨在通過茶文化與茶產業同步推介,全方位展示貴州茶。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突出產銷對接,線上線下融合推介,不斷提升貴州早茶知名度。本次系列活動首次采用“主會場+分會場”聯動的辦會模式,把名師大咖講茶、經銷商互動作為重要內容,將邀請知名人士前往第一采啟動儀式現場,在更高維度、更廣深度闡述貴州早茶,邀請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等一批經銷商到茶山、茶企進行產銷對接。(貴州日報)
五、王牌悟語生活就像是爬山,只有一格一格地往上走,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也才能不受困于當下的窘境。新的一天,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