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圖蟲創意
記者 | 陳靖
記者 | 陳靖
2021年的A股資本市場風起云涌,隨著注冊制的推進以及各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舉措迅速落地實施,IPO領域亮點頻出。
根據畢馬威中國日前發布的2021年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IPO市場的統計報告, A股募集資金再創歷史新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2021年百大券商IPO合計承銷規模約5080億元,IPO承銷收入合計256.53億元;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華泰聯合三家位列收入榜前三位,瓜分了近四成的市場份額。
那么,收入排名變化方面,哪些券商快速上升?哪些券商下跌明顯?保薦大單又被哪些券商斬獲?
IPO承銷收入排名: 中信、中金、華泰聯合居前三
從IPO募集資金金額看,截至12月20日,排名第一的為中金公司,共募集821.02億元,可謂“吸金大戶”。
中信證券排名第二,募集772.97億元;中信建投排名第三,募集479.61億元。此外,從IPO募資規模來看,還有華泰聯合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民生證券、國信證券、東方投行、光大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安信證券共13家券商超100億元。
展開全文IPO承銷收入方面,中信證券以34.38億元的絕對優勢摘奪桂冠,也成為IPO收入超30億元的唯一一家券商。此外,還有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民生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共8家券商已超過了10億元。
截至目前,國信證券和安信證券該項收入分別為8.61億元和7.88億元,全年仍有望站上10億元大關。
國元證券、光大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東方投行、中泰證券的IPO承銷收入同樣在5億元之上。同時,還有24家券商的該項收入超過1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中信證券助力企業A股IPO數量已達66單,居行業首位,相比中信建投證券多26單。
隨著排名后移,海通證券、華泰聯合、民生證券保薦項目數量與中信證券的差距逐漸拉大,上述三家券商年初至今保薦項目分別為34單、32單和29單。
與此同時,還有中金公司、國泰君安、安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長江承銷保薦、國金證券、光大證券、中泰證券、國元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中原證券、東興證券、東吳證券保薦項目超10家。
收入排名變化方面,東興證券、長城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及西部證券排名分別下滑10位、7位、6位、6位、5位,列降幅榜單前列。值得注意的是,老牌投行中信建投從去年收入的第一名跌至第五,下滑4位。
在排名上升的券商中,東北證券、中原證券分別上升42位、40位,上升速度位居前列。中泰證券、國信證券、華林證券排名上升超10位,分別上升29位、13位和10位。
“大廠”投行保薦大單占優勢
界面新聞梳理數據發現,在承銷保薦收入方面,“大廠”券商的IPO“大單”項目相對較多。
中信證券保薦的義翹神州、中科微至、艾為電子、天能股份和德昌股份,收入均超過1億元,這5單均為首發項目。
其中,義翹神州是一家從事生物試劑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物科技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重組蛋白、抗體、基因和培養基等產品,以及重組蛋白、抗體的開發和生物分析檢測等服務,首發募資金額49.80億元,發行股份1700萬股,承銷費及保薦費為2.37億元。另外,中科微至首發募資為29.77億元,承銷及保薦費用為2.08億元。
此外,華泰聯合證券也有4單項目的承銷保薦收入超過1億元,分別是華強科技、海力風電、華蘭股份以及中望軟件。其中,保薦收入最高的華強科技為1.96億元。
華泰聯合證券收入過億的項目數量要超過中信建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信建投只有鴻富瀚一單項目收入過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頭部券商憑借強大的內部協同、穩健的風控能力等有望獲得更高的市場參與度,預計投行業務的集中度將持續提升,頭部券商強者恒強。
北交所為券商投行開辟新賽道
隨著股權融資比重進一步提高,2021年各家券商也在加緊投行業務的布局。
三、四季度是北交所設立與相關政策快速推進的階段,方正證券認為,新三板創新層項目儲備豐富的券商,至少通過投行、直投、投資三種途徑受益。其中,券商投行業務,通過保薦承銷企業發行上市,賺取保薦發行費。保守假設500 家企業掛牌北交所,參考精選層,預計融資規模和承銷費率會有所提高,按平均募資規模5 -10 億元,約7%的保薦承銷費率粗略測算,估計至少將帶來175 億元-350 億元的收入,提升全行業營業收入7.56到15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此前在年報中稱,2021年將進一步擴大境內外客戶覆蓋,增加項目儲備;加強新興行業、重要客戶及創新產品研究,根據市場發展與客戶需求主動優化業務結構,獲取重要客戶關鍵交易,進一步提升全球市場影響力;緊密跟進政策變化,就注冊制全面穩步推進、新三板轉板、滬倫通、深倫通、跨境二次上市等業務持續進行布局;加強股權承銷業務能力,發揮公司平臺優勢,為客戶提供綜合投行服務。
山西證券認為,北交所設立是券商投行業務又一紅利,為券商開辟了新的賽道,有利于券商差異化競爭格局形成。對于投行來講,將帶來直接的收益增厚,同時經紀業務、信用業務也將間接受益于市場交易量的增加。
國泰君安此前也指出,公司投資銀行業務推行事業部制改革、優化運營機制,深耕重點客戶、重點產業和重點區域,著力推進IPO業務,承銷規模快速增長,項目儲備顯著增加,行業地位穩步提升。
中信建投認為,年內北交所開業、資管子公司掛牌上市、科創板做市商等制度安排均可期待,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等措施有望推出,將為券商提供增量業績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