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 王君暉
12月16日,“普惠金融促進共同富裕——2021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IFCFI”召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劉桂平表示,以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是時代對金融系統的要求。當前的著力點可考慮以下方面。
一是聚焦縮小收入差距,為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持續聚合金融智慧。小微企業是吸納社會就業的主力軍,是穩定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主渠道。要進一步發揮“幾家抬”作用,形成普惠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合力。要著力構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小微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小微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和帶動就業增強一次分配的實力,縮小收入差距。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金融市場的力量拓寬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增強供應鏈韌性,形成促進小微企業有序有效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是聚焦縮小城鄉差距,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貢獻金融力量。鄉村振興是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要充分發揮普惠金融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作用,不斷優化、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動城鄉金融服務更加均衡。要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讓普惠更綠色,讓綠色更普惠。
三是聚焦縮小地區差距,通過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不斷探索促進共同富裕的金融解決方案。要發揮普惠金融在有效推進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的積極作用,因地制宜、靶向施策、以點帶面,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特別是要積極探索欠發達地區的普惠金融改革與發展路徑。既發揮像浙江這樣發達地區的“排頭兵”作用,又緊密結合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和現實需求,充分調動欠發達地區的主觀能動性,學習借鑒、系統推廣試驗區的經驗和做法。在這一過程中,要重視發揮地方法人銀行的作用。地方法人銀行要堅守“服務本地、服務小微和‘三農’、服務本地城鄉居民”的“三服務”經營定位,用心用情深耕本地市場,推動金融資源在地區間相對均衡分布。
四是聚焦增進民生福祉,為重點領域、重點人群持續拓寬金融服務渠道。民生領域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一環,也是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要加快完善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大學生等群體的金融服務,有效支持養老、教育、醫療、就業等重點民生領域,促進創業增收,合理平滑消費,并探索通過支付結算、慈善信托等服務為第三次分配提供金融支持。要樹立負責任金融理念,為金融消費者提供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和服務,對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合理調整準入門檻,增強理財服務的普惠性,為有效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創造條件。
五是聚焦促進精神富裕,通過培育良好金融文化、提升全民金融素養不斷豐富其內涵。金融文化強調誠實守信、有借有還、理性投資、風險為本,既能促進物質富裕,也是精神富裕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大力培育積極向上的金融文化,強化每一個公民的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要增強居民和家庭的金融健康意識,在現有普惠金融覆蓋面較廣的基礎上,通過推進金融健康建設,優化居民和家庭的財務狀況,激發居民的創新創業動力和潛能,為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堅實的群眾基礎。要加強金融教育頂層設計,系統推進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統籌開展集中性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幫助老百姓“守住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