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券商中國
私募圈又有重磅消息傳來!
券商中國記者近日獲悉,原國泰君安證券資產管理公司權益與衍生品部總經理張駿已正式加盟老牌私募弘尚資產,出任公司聯席CEO。
張駿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投身私募是希望能在追求絕對收益的道路上走得更長遠。談及A股市場,他認為明年市場可能延續分化,消費升級、制造業升級和進口替代等主題中存在很多投資機會,此外,軍工也是他重點關注的方向。
資管老將履新知名私募
張駿在資管行業擁有豐富投資經驗,長期投資業績優異。公開資料顯示,張駿擁有21年從業經歷,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學士。曾任國泰君安證券證券投資總部執行董事、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管理部總經理、權益與衍生品部總經理、基金投資部總經理,君得鑫、明星價值、君享弘利等產品投資主辦。
據知情人士透露,張駿9月底就已低調履新弘尚資產,出任公司聯席CEO,并于10月中旬起正式主持相關工作。目前,弘尚正為其籌備發行新產品。
工商信息顯示,上海弘尚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在11月22日完成增資和股權變更,張駿新進成為公司合伙人。
弘尚資產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滬上老牌私募,背后有國際PE巨頭紅杉資本的加持。公司創始人、CEO尚健在業內享有很高聲望,榮獲基金業協會頒發的中國基金業20年功勛人物獎,他在證券行業從業23年,曾先后任職于中國證監會、上海證券交易所、華安基金副總裁、銀華基金總裁、國投瑞銀總裁、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等職務,2013年與紅杉資本聯合創立弘尚資產,擁有國際視野、監管經驗和公募基金公司高管經驗的復合背景。
獨家對話張駿,從投資理念到市場洞見
在了解到張駿加盟弘尚的動態后,券商中國記者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度對話,張駿分享了自己加盟弘尚的考量以及對未來投資的最新思考。
展開全文1、券商中國記者:這次從券商資管到私募的轉型,您個人是如何考慮的?
張駿:過往大多數時間,我都是秉承絕對收益的理念。到私募一方面是理念契合,另一方面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做好投資這件事,我們可以做更長期的規劃,只要在方向上是正確的,有時候慢就是快。弘尚是個成熟平臺,資產管理行業長期來看靠人建立聲譽,相信伴隨優秀人才的匯聚,弘尚以后會變得越來越好。
2、券商中國記者:請您介紹下您的從業經歷,在過往投資工作中都有哪些感悟?
張駿:我大學畢業是在2000年,畢業后有過一年多的短暫創業,之后就去了國君,在國君工作了二十年,其中后十年在國君資管。在國君最初從事經紀業務,2005年換到了自營部門,自營要求很高,希望你每年都有盈利,同時對風險方面也有很強的約束,這就倒逼我們要去看更多的公司,當時還沒有發展到做組合的階段,更像是項目制,你對自己投資的項目要了解得非常清楚。以前A股基本同漲同跌,對市場的情況你也要有很好的把握,總體看,那個階段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形成了謹慎操作的風格。
在自營的時候,國內還沒有太多價值投資的理念,我的投資理念是在2011年進入國君資管后逐步構建的。2011年起,股票市場進入漫長的轉型過程,經濟增速下降后整個市場呈現結構性分化,行業內部也明顯分化,有的公司還能拿到份額,有的就退縮了,這點判斷對后續投資有很大幫助,當然2015年的大牛市是很多偶然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的。我的成長路徑是非典型的投資經理成長路徑,起步時候行業覆蓋面就非常廣,在認真做事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了方向。
首先要看懂行業的基本概念,通過上市公司找到一個點,再由點到面,去了解它的上下游和同業競爭敵手,逐漸形成自己的所謂能力圈。當然最后想要研究清楚的是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錢,風險在哪里。股價短期波動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但長期表現必然和其長期業績增長相匹配。到了資管后,我的投資周期和風格有了一些變化,可以看得更長,能力圈也有了很大拓展。
3、券商中國記者:在您看來,資管行業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
張駿:資產管理行業的核心是風險管理,就是合規總監經常講的“合規創造價值,風控創造未來”。股票投資獲取的超額回報其實是對你承受風險的補償,在取得收益的同時要把風險控制好。
在我們的實踐中,我們會把風險控制前移,在買入前就把公司研究透,把潛在的風險想清楚。有一個指標叫風險收益比,就是說你要提前想明白冒了多大風險,可能的盈利是多少,最差的情況是怎樣。當然市場是瞬息萬變的,買入后你還要持續跟蹤上市公司和行業的變化,了解宏觀經濟的情況,以及利率的變化。
4、券商中國記者:今年的股市分化非常大,投資經理的業績反差也很大,對此您怎么看?
張駿:首先要敬畏市場,往往隔幾年市場就會出現就跟你風格和認知不太匹配的狀況,希望可以適應每一年的市場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妄念,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力的邊界,新的行業、新的公司不斷產生,沒有全知全能的投資經理。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不要輕易去踏足自己未知的地方。能夠獲取收益的時候,我去盡量爭取,當這個市場我看不太清、或者覺得有危險時,我就離它遠一點,保留一定的安全邊際。你的成功不在于抓住每一次機會,而在于你有沒有回避重大失敗和損失。
今年從業經歷較長、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多數表現相對弱一些,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正常的,可能明年他們就會找到自己看得懂的機會去獲取收益了,市場也不會一直像今年這樣分化。
5、券商中國記者:當投資中遇到不順或者困難時,您會怎樣化解和應對壓力?
張駿:我們的投資工作其實是自身去認知世界的結果,對個人來說,更重要的一個層面是對自己的認知,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要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對自己的能力和狀態都要有一定的認知。
每位投資經理在市場上有起伏都是正常的,但市場往往是這樣:你往前跨一步,周圍會為你喝彩,他們給你正面反饋乘以二,當你聽到這些贊美時,如果你過度自信,就變成乘以三。假如你之后踏錯一步,原來那些褒揚你的人,可能給你負面效應乘以二,這時你內心落差很大,負面效應又乘以三。你實際的表現,只是從+1變成-1,但內心感受卻從+3變成了-3,影響被放大了。
遇到波動時如何應對?表現好的時候給自己潑潑冷水,如果一年掙了三年的錢,要多思考后面怎么辦;反之,如果某一年虧錢了,不要緊,后面會還給我的。當然,在碰到類似問題時,我還會通過一些外界形式幫助自己疏解。每次在市場臨近拐點得階段,往往是最難受的時候,這時可以把價值投資方面的經典書籍拿出來重讀,從更長期的角度去審視。而在正常市場情況下,要多學習增加知識面。
6、券商中國記者:您對明年的A股市場怎么看?
張駿:明年從投資角度看可能并不好做。今年很多熱門賽道估值都比較高了,而明年這些行業和公司的增速可能會下降。另外,一些明年確定會受益的公司,市場很聰明,可能已經提前反映。今年中國出口表現突出,假如明年全球產能恢復,對我們的出口可能會造成壓力。還有如果美國明年加息,國內貨幣政策會怎樣應對,會不會對我們的市場帶來負面影響,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但與此同時,明年還會有很多結構性機會。各個賽道的表現會延續分化,有些可能還能繼續前進。今年因為疫情和部分碳中和下的政策原因,許多要素價格是扭曲的,伴隨明年向常態化發展,部分今年受損的公司可能會受益。中國消費升級和制造業升級的趨勢在不斷推進,依然有著很大空間,包括高端制造、進口替代、軍工等都會有不少機會。如果看得更長遠,房地產時代已經落幕,從居民財富分配角度看進入權益時代,這是我們投資人所面臨的重大時代背景。A股市場最近幾年波動率大幅下降,有利于長期資金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