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準0.5個百分點,央行釋放1.2萬億元資金
業界人士認為,本次降準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將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信心回暖,穩定市場預期,防范局部信用風險,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文 | 《財經》記者 唐郡
編輯 | 袁滿
活水來了!12月6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決定自12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考慮到參加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達到了支農支小(含個體工商戶)等考核標準,政策目標已實現,有關金融機構統一執行最優惠檔存款準備金率,這樣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上周五(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視頻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時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定政策,運用多種貨幣工具,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前述講話后,“適時降準”的提法引起市場熱議,降準預期不斷升溫。多位分析師曾預計,中國央行將于今年底或明年初降準。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財經》記者表示,本次降準市場已有預期。
對于本次降準的考慮因素,前述央行負責人表示,降準主要目的是加強跨周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展開全文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降準可以釋放長期流動性,通常用于經濟壓力較大的時候。他表示,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開始降速,GDP同比增長4.9%,環比僅增長0.2%,經濟出現了新的下行壓力。“在今年收官和明年開局之際,進行降準有助于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平滑經濟增長曲線,不僅有空間,而且有必要,這是做好跨周期調節的應有之義。”
“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二季度有所回升,面臨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壓力,”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財經》記者表示,“實施降準有助于更好推進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定經濟增長。”
周茂華告訴《財經》記者:“目前中期借貸便利(MLF)余額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本月就有9500億元MLF到期,央行通過降準置換MLF,將有效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提升銀行負債穩定性,起到優化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效果,鼓勵銀行為制造業等重點新興領域提供長期限的信貸支持。”
周茂華特別提到,近期受個別房企債務風險暴露等多個因素疊加,房地產信用一度趨緊。本次降準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將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信心回暖,穩定市場預期,防范局部信用風險。
“近期,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比較明確,削減購債規模已經落地,明年開始加息幾成定局。中國在此時點進行降準,說明中國貨幣政策具有充分的獨立性。”溫彬補充道。同時,周茂華亦提醒,本輪美聯儲政策調整節奏可能較以往偏快,中國對美聯儲等央行政策正常化的外溢性應保持足夠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分析師均對《財經》記者表示,降準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寬松。溫彬認為,這是“在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大對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推動經濟爬坡過坎,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央行相關負責人亦強調,本次降準不改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據悉,降準釋放的資金一部分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于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
“整體上,國內政策繼續在穩增長與防風險、促改革之間取得平衡,確保全年貨幣信貸總量供應與實體經濟需求基本匹配,M2、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基本匹配。”周茂華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