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炒股真的能改變一個人很多。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會說我現在比較沉穩,堅持,有原則,還有些老陳,但誰的青春沒有瘋狂過。
92年接觸股市的時候,還不滿10歲,06年正式入市的時候,也只是個剛入社會的毛頭小子,現如今成了別人眼中的大叔。
歲月的痕跡,都寫進了一張張K線圖里,還有那長長的交割單上。
今天不去說什么炒股收益,就說說股市大起大落的一些經歷,對自己的一些影響和改變。
先說說,股市對我工作上的影響。作為一個985、211的畢業生,很多人都會認為,找一個大廠去上班,然后經過努力和拼搏,坐上中高層管理的位置,年收入有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最后再搞個自主創業,走上人生巔峰。
畢業的時候,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于是進了一家知名的外企工作,任職助理工程師,平時和一線的工人們打交道,除了寫報告,就是做智能電氣的自動化系統。
這算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收入也不錯,年薪近10萬,在當年已經算是高薪職業了。
只不過重復而又單調的工作,穩定卻增長緩慢的收入,在股市面前,就顯得異常渺小。
06-07年的大牛市,才入市一年半左右的我,賺到了不吃不喝三年多的工資,讓我徹底飄了。
即便家里有一位老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我卻還始終認為自己和他不一樣,自己能成為股市中新的神話,當時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為了離市場更近一點,2007年底,沒有做太多的思考,我就毅然決定辭職。
放棄朝八晚五的穩定工作,考取證券從業資質,順利進入券商工作,當一名證券經紀人。
那是2008年初,當時指數已經從6000多跌到了4500左右,我卻還認為這是沖頂10000點前最后的上車機會。
無知,不懂得敬畏市場,就是那么可怕。
市場總能給你狠狠的一巴掌,讓你清醒過來,讓你認清現實。
2008年,可能是我人生中比較艱難的一年,也是讓我真正開始成熟的一年。
我明白了成年人要為自己的決定去負責,后悔是沒有任何用的,既然已經轉行進入金融圈,那就踏踏實實做。
后來,我的領導從券商去了銀行,也拉我跳了槽,在銀行呆了3年。
再往后還去了保險公司呆了一年多,最后才又回到了券商。
雖說在金融圈兜兜轉轉幾年,但炒股的事業卻從沒落下,只不過那幾年的行情,確實是跌跌撞撞的,不是很理想。
之后,機緣巧合去了私募,再到辭職做職業投資,幾乎都在金融圈里,而炒股也是形影不離,成了一輩子的事業。
2018年初,決定徹底放下工作,自己成了自己的投資顧問,賺著自己的錢。
從此,有了自己的事業,過著自己的生活,不再朝九晚六的混跡金融圈,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雖說2018年是個小熊市,但我絲毫不會擔憂,因為比2008年好太多了。
十年的成長也讓我看得更平淡,不會再恍惚迷茫,懂得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任。
回顧這十幾年的事業經歷,雖沒能像當時想的那樣事業有成,收入穩定,但也算是衣食無憂,生活相對自由。
從一個未來工程師,轉變成一個金融從業人士,到一個職業投資人,事業上的變化,完全是因為股票。
我很慶幸,股市給了我更多可能性。
再說說,炒股對我心態上的影響。雖說我家有老韭菜,就是我的爸爸作為股市的指引人,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但很多東西,你不進入市場去體驗,是沒法真實感受的,理論永遠只是理論。
即便有心理準備,我也和大部分投資者一樣,依然經歷了新手期的愉悅,迷茫期的彷徨,貪婪、恐懼等欲望發揮得淋漓盡致。
直到一次次的總結,逐步摸索出屬于自己的交易原則和交易模式。
心態上也同樣經歷過波瀾起伏,大起大落,再到慢慢成熟。
不得不承認,錢是個好東西,對于沒太多錢的人來說,真的很難擋住這一份誘惑。
當賺錢的時候,那種喜悅,溢于言表,當虧錢的時候,那種迷茫和失落,也都寫在臉上。
曾經無數次告訴自己,要把賬戶里的數字,當作是數字,但真的很難做到,只能通過時間來磨礪,慢慢把錢看淡。
第一次的心態成長,是敢于在下跌的時候,面對虧損。
我想大家應該都這樣,一旦出現虧損,內心是無比難受的,不太敢打開賬戶去看的。
尤其是當股票虧損了20%,30%,甚至50%,都不愿意去多看賬戶一眼。
逃避虧損的防御性心理,再正常不過,需要勇敢去面對、去做決策。
蘋果爛了,你一定會去切掉一塊,或者整只扔掉,不可能不愿意看它就任憑它在那里腐爛。
股票虧損了,一定要去決策到底是去是留,盡量把損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
如果你不用股市里的錢,不靠股市里的錢生活,請一定要把這個錢當成數字,要勇敢去面對。
如果承受不了損失,就別入市,既然要炒股,就要把心態放平。
第二次的心態成長,是懂得欲速則不達,慢才是快。
短線來錢快,做得好一個月就能翻倍,K線技術好,各種形態銘記于心。
不是沒賺到過錢,確實有過三個月翻倍的經歷,但市場風格一變,靠運氣賺得靠實力虧回去。
讓我放平心態,懂得慢慢賺錢,是在進入私募公司,結識了公司的掌門人以后。
那是2016年,他讓我去看看牛逼的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再多想想股票上漲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你以為私募就是進進出出的炒作,其實私募和公募風格很像,很多都崇尚價值投資。
股票上漲的本質,是上市公司的發展,所謂的超漲超跌只是資金為了快速賺錢帶來的異動。
至于那些題材炒作,本質上也是企業未來的業績預期,被資金放大了而已,形成了短期的波動和賺錢效應。
長久來看,整個市場也好,個股也好,最終的上漲和企業發展是相對同步的。
所謂的賺慢錢,就是慢慢等著企業成長,而不是跟著資金做波動。
價值投資的回報,在2017年和2020年,都發揮得淋漓盡致,每一輪下跌過后,才會有價值的回歸,而價值的超漲后,就要面對泡沫的擠出。
慢就是快,長期年化20%以上的基金經理不多,一年內翻倍的卻有很多,股票是長跑,欲速則不達。
第三次的心態成長,是懂得放下和錯過,心如止水。
從前,總希望自己買到大牛股,希望買入后股價就能扶搖直上,最好是天天漲停。
時間久了以后,你會發現優秀的股票,它并不是天天漲的,而是趨勢性上漲的,不僅慢,而且波折也很多。
持股的時候,不要對股票有太多的預期,不要整天看一些研報的忽悠,一旦股票達到心理預期,該落袋為安就,落袋為安。
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要總想著所有好事都讓自己碰上,一次次都踏準風口。
人性都是貪婪的,好不容易抓到漲停,就希望日日漲停,而一旦跌停又是異常恐慌。
股票是交易市場,一次次的洗禮后,我開始變得心如止水,放低預期,接受虧損,也接受踏空。
懂得自己只能賺到認知范圍內的錢,賺不到那些資金博弈帶來的超額收益,除非賭博般的靠運氣。
靠運氣賺的錢最終又都會流逝,所以我選擇放下了賭徒心理,放下了隨波逐流的做短線,放下了題材和概念,放下了一次次的踏空,去尋找真正自己能看懂的價值。
最后,說說炒股對我生活的影響。他們都說我年近40,卻過上了退休般的生活,讓人羨慕,其實炒股的心酸只有自己能明白。
剛接觸股市的時候,想的是通過炒股賺點錢,改善改善生活,那時候賺錢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去了券商以后,看股票成了自己的工作,不僅需要自己研究判斷,還需要給到客戶一些建議,身負壓力,再加上有時候大盤行情的不配合,多少有些苦不堪言。
有時候,把愛好變成了工作,就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了,給自己壓力會讓自己前進,但時間久了,也就累了。
再往后,到自己離開私募,自己去做職業投資者,如釋重負,終于可以把自己的愛好當成一份事業,而且自己只要對自己負責就行了。
生活中,會預留出部分資金去做其他的理財投資,保障自己健康的現金流,不會因為行情的波動帶來特別大的影響,還會花一部分的精力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比如健身、寫作、旅游等等。
很多人都夢想能夠有生活上的自由度,時間上的自由度,炒股其實可以,但前提是能夠找到方式方法去賺到錢。
投資市場是非常殘酷的,活下來的人都過得不錯,但更多的是還沒有弄明白怎么一回事,就被割了韭菜。
我很慶幸,自己跌跌撞撞這十多年,算是活下來了,雖沒有那些股神們的大富大貴,但多少分享到了一些上市公司成長帶來的紅利。
曾經以概念為主的投資方式,這兩年也正在慢慢轉向以實際業績為王的價值投資。
而我的生活,也從原本一眼望到頭,變得多姿多彩。
感謝股市給我帶來的影響,感恩所有的波折、坎坷、壓力,給我帶來的成長。
在股市里吃過虧,不要緊,因為股市每天都開著,永遠都有機會。
更重要的是,在股票這個修羅場里,要懂得自我學習和成長,懂得豐富自己的經歷和認知。
最后,給還在炒股路上的人,幾點建議。
1、不要讓炒股影響生活質量,用閑錢炒股。
2、不要因為股票的漲跌就大喜大悲,全當那是一堆數字。
3、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手,盡快退出股市,賭博才會上癮,投資不會。
4、如果反復掉進同一個坑里,不會總結經驗,不懂舉一反三,盡快離開市場。
5、如果覺得看上市公司研報是無效的,看宏觀的十四五規劃是無用的,盡快離開市場,大方向不對,怎么都賺不到錢。
6、千萬不要去借錢炒股,也別總覺得自己梭哈一把就能賺大錢。
7、如果虧錢了,要么接受損失,總結經驗,重新來過,要么盡快離場,避免更大的損失。
8、永遠記得只有10%的人能真正賺到錢,只有不到1%的人能依靠股市生存。
9、不要覺得錯過了行情就錯過了錢,每天都有行情,明天可以再來,重要的是找對股票。
10、閑下來可以像我一樣,寫寫筆記,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給自己看,讓自己看到曾經幼稚的過往,見證自己一點一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