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30年來,在智能制造領域,各國從早期側重于智能設計的數值模型和離線模型,發展到以智能制造過程優化為目標在線智能系統,從傳統行業進軍新興行業。歐美技術基礎較好,對技術的開發相對容易;但是在中國,因技術基礎的薄弱,要達到同樣的效果,并不容易。
計算機在制造業的應用始于二十世紀50年代,到二十世紀80年代分化成多級計算機控制,其中的二級系統具備今天智能制造系統的所有功能。
智能制造
中國企業的智能制造現狀究竟如何?至少在智能制造的中心環節(生產過程的優化),比如工程建模、機器學習和智能系統架構開發方面,情況并不樂觀。
現場智能制造項目中,企業完成了項目的工程問題建模和智能系統開發,以及關鍵工具參數離線測量和在線軟測量,盡管所提供數據基本滿足以數據看板為代表的數字化制造,但是現場提供高質量數據并不容易。這樣智能系統供貨商的成本很大。企業對于現場遺漏數據的問題沒有明確的懲罰制度,導致現場數據完整性較差。小企業往往根本無法采集所需要的高質量數據。
智能制造
中國推進智能制造的主要策略是在數字化、自動化甚至在機械化方面的補課,鼓勵自動化和數字化,同時鼓勵智能化的開發與實施。中國各個企業要嚴格在技術和管理層面重視數據質量,在數據質量方面要有嚴格的獎懲制度。應該減少智能產線建設中忽視智能系統的行為。中國當前在何為真正的智能制造方面誤解頗多,很多作為智能制造必要基礎的數字制造甚至自動化制造,被當成了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在智能制造“走出去”方面已經奠定堅實基礎。我國制造業始終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是對外開放、合作共贏的重要領域。當前,我國已經成為全地球貨物貿易大國。一般制造業有序放開,已經與“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簽署產能合作協議,高鐵等成體系走出中國,中國制造在全地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