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廣網北京10月21日消息(記者夏青)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王朝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9月末,銀行業境內總資產332.3萬億元,同比增長8.2%。銀行業境內總負債303.9萬億元,同比增長8%。保險業總資產24.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前三季度原保險保費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3.3%。數據顯示,銀行業、保險業運行健康平穩,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高。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高。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6.7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2.3萬億元,同比增長8.7%。貸款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同步,既增強了實體經濟發展活力,又保持了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而與此同時,金融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9月末,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3.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7%。不過,受疫情沖擊和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期影響,不良資產反彈壓力仍然較大。王朝弟表示,目前銀行保險機構風險抵御能力持續增強,風險整體可控。王朝弟說:“9月末,銀行機構撥備余額7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92.4%。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8%,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3.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231%。同時,我們堅持依法依規、守正創新,有序開展了金融領域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整治,穩妥處理高風險金融機構,嚴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死灰復燃,影子銀行規模持續下降,P2P網貸機構待償余額由年初的8000多億元降至5000億元。”
小微企業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體,絕大部分的就業,還有相當部分的稅收,經濟增長的貢獻都來自于小微企業。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在銀保監會引導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速穩中有進。數據顯示,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5.2%。
“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是所有小微企業當中的中堅力量。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說,銀保監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專精特新”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工作。他說:“一是引導銀行機構注重小微企業‘硬’的方面。比如資產規模、資金實力,同時更加注重它‘軟’的競爭力。比如產品的質量、企業的品牌、知識產權的價值,還有技術力量,這樣就能使更多金融機構挖掘到更多、更好可以支持的‘專精特新’小微企業。二是引導銀行機構在期限方面盡可能和‘專精特新’企業生產經營周期相匹配。三是引導銀行機構盡可能增加信用貸款。因為很多‘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技術很強,但是可能并沒有可抵押的房產或者其他不動產,所以增加信用貸款也是我們著力引導的一個方面。四是在押品方面,除了傳統的不動產抵押,盡可能引入一些知識產權抵押、品牌抵押、應收賬款,還有其他動產抵押,這樣使企業有可供抵押的資產。”
為了優化煤電、煤炭等行業的金融服務,有效應對近期能源供需偏緊的情況。王朝弟表示,要千方百計地保證煤電、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等生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要,督促金融機構對符合支持條件的煤電、煤炭、供暖等企業和項目給予合理的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