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底爐含碳球團煉鐵關鍵技術
轉底爐喂料和出料設備
轉底爐內含碳球團升溫、反應所需熱量主要來源于爐壁、爐氣的輻射傳熱,因此要求爐內球團薄層均勻布料。根據這一特點,研制出振動布料機,實現在轉底爐爐底橫向、徑向都均勻布料,避免機械強度有限的球團破碎,避免原料堆積和料層不均。振動給料機兼有篩除球團粉末的作用。該裝置易于維護,且允許在各種生產率下操作。螺旋出料機的功能是將還原后的金屬化球團卸出爐外,因處理的金屬化球團溫度為1000℃左右,所以必須耐熱耐磨,螺旋采用水冷,葉片上堆焊硬質合金。該裝置可使成品金屬化球團從爐膛順利排出且不產生大量粉末,螺旋本身也易于拆卸和維修。
轉底爐的主要功能是處理新區燒結、高爐和轉爐的含鋅的粉塵,設計年處理干量為20萬噸以上,其產品為DRl(Direct Reduction Iron),可作為高爐原料,轉底爐產生的粉塵含鋅較高,可作為鋅廠的原料,爐子排出的廢氣經余熱鍋爐后可產生蒸汽,該項目可使高爐泥、轉爐OG泥在廠內經濟循環利用,其工藝流程為高爐泥、轉爐OG泥經濃縮、脫水、烘干后與各種除塵灰和粘結劑按比例配料經潤磨、造球、篩分,合格生球,再經干燥后均勻布到轉底爐環形臺車上,利用爐內1300℃高溫還原性氣氛及球團中的碳產生還原反應,在10-20 min時間內,將氧化鐵大部分還原為金屬化鐵,同時將氧化鋅大部分亦還原為鋅,并被汽化,隨煙氣一并排出。
還原后生成的金屬化球團使高溫水冷螺旋從爐內排出,隨即進入圓桶狀的一次冷卻器。桶內有氮氣防止高溫成品金屬球團氧化。桶外有噴淋系統,以熱傳導方式冷卻桶內球團。一次冷卻后成品球團溫度從1100℃降至300℃,再經篩分,合格品進成品料倉加入高爐,篩下物返回燒結。從轉底爐出來的煙氣先通過余熱蒸汽鍋爐進行余熱回收,然后通過熱交換器進一步降溫。后再由袋式除塵器凈化后外排,鋅礦粉通過余熱蒸汽鍋爐、熱交換器、袋式除塵器被回收。
轉底爐主要部位施工工藝
爐墻耐火材料的結構U四層,厚度為435mm。外層是25mm厚的 纖維毯,依次是50mm厚的纖維板、65mm厚的輕質磚、289mm厚的耐火澆注料。爐墻澆注料應在砌磚部分檢查合格后進行 澆注。錨固磚從下往上掛設,在鋪設 連熱層和砌筑輕質磚的過程中放置,錨固磚周圍 要用纖維毯或纖維棉填實,避免出現縫隙。然后 進行燒注料施工。燒注爐墻時,每片留設膨脹縫膨脹縫寬25-32mm,米用可拆式聚氯乙稀板制寧,膨脹縫外側砌耐火磚密封。拆模后用纖維毯填充。
爐墻分兩次施工,首先施工下部530mm部 位,并檢查金屬錨固件的布置是否符合設計要 求,同時按照圖紙的要求布設金屬錨固件,品種 為18種2215件。錨固件外部刷0.5mm的瀝青 漆。膨脹縫為20,采用聚氯烯制作。模板采用木模和鋼模相結合制作。等爐底澆注料施工完畢后,再施工上部爐墻。所有支設模具必須注意孔洞的留設。孔洞采用定制的聚氯烯制作,觀察孔訂做 一種規格,然后現場調節。燒嘴采用鋼板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