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備用充填系統(tǒng),充填站,大幅度地提高了初期充填固定資產投資;
立式砂倉的充填能力降低,由于每批倉頂注(泵)入的尾砂通常需要3~4h自然沉淀澄清,為確保倉頂溢流不跑混,每次注入時間不宜過長,故嚴重影響立式砂倉倉底的放砂能力,據統(tǒng)計,對于一座1000m3容積的立式砂倉,其充填能力僅為250~400m3/d,難以滿足規(guī)模較大的礦山充填要求;
倉頂溢流水不符合工業(yè)水重復利用要求,無法形成工業(yè)水閉路循環(huán)系統(tǒng),銅礦充填站,減少污水排放量。鑒于上述原因,要想完善立式砂倉充填技術,必須妥善解決立式砂倉倉頂的液固分離問題。
充填采法屬人工支護采法。在礦房或礦塊中,隨著回采工作面的推進,向采空區(qū)送入充填材料,以進行地壓管理、控制圍巖崩落和地表移動,并在形成的充填體上或在其保護下進行回采。充填法適應性強,礦石回采率高,充填站,貧化率低,礦砂充填,作業(yè)較安全,能利用工業(yè)廢料,保護地表等。根據所用充填材料和輸送方式不同,充填礦法可分干式充填礦法、水力充填礦法、膠結充填礦法。根據采場結構,回采方向和回采工藝可分為:又可分為上向分層充填礦法、下向分層充填礦法、壁式充填礦法、削壁充填采法和方框支架充填礦法。采空區(qū)處理指對地下采空區(qū)的分布范圍、空間形態(tài)特征和采空區(qū)的冒落狀況等進行量化評判,進行采空區(qū)潛在危害性評價及合理確定采空區(qū)處治對策。
礦井充填站對于業(yè)的發(fā)展是有著重大的意義的,礦石開采之后,如果能夠及時的填補地下的空間,會較好的解決因為地下挖空而導致的地表塌陷等問題。那么,礦井填充站在進行填充的時候,一般采用哪些方法呢?
1、礦井充填站目前采用的的方法是采用新型膠固材料填充:以工業(yè)廢渣為原料的礦山充填膠固料。它與水泥比有突出的特點,對細粒部分寬容性大,在低于65%的濃度時,漿料也能做到不離析、不分層、泌水量小、固化時間短,同樣強度用量是水泥的1/2.
2、干式充填:一種用礦車、風力和機械將廢石干充填料送到采空區(qū),在采空區(qū)加水進行充填。
3、膠結充填法:以碎石、河沙、尾砂、戈壁集料為骨料,與水泥等膠凝材料拌合成膏體或漿體用管道泵送,或重力自流的方法,輸送到填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