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實驗室能按年級來建設,能與科技校本課程、社團活動等融合起來。要解決好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功能定位問題。功能不同,實驗室不同,給學生學習知識活化的、應用的路徑不同,決定了實驗室的結構與內涵。書本知識要活化,能力培養要基于經驗。實驗室不能僅僅圍繞教材,而要釋放創意,圍繞課程建設打開思路。科學實驗室要有頂層設計。能把課堂內與課堂外、學校內與基地中融合。
科學實驗室是為了適應我國實施新課程標準而開發設計的,與新教材緊密結合,教師利用該環境可以較好的指導學生完成高中、初中和小學新教材中主要的探究性試驗。科學實驗室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以綜合、探究、、會學為理念而研究和開發的新課程試驗教學環境,符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利用該環境開展科學探究試驗學習,可以較好地完成課程學習任務,而且可以很快適應新的考試和考試模塊。
實驗室和功能室的建設,應滿足學科教學的要求,有完善的設施、設備,有配套的教學儀器,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符合現代教育的特點,有利于各種媒體信息的傳播、收集和運用,實現資源共享。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有利于營造學科實驗的優良環境,有利于創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能力的教學環境。體現整合教育資源,探索實驗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主動實踐、學習和個性化教育。突出環保,注重安全,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安全是實驗室建設中首要考慮的要素,建設一個安全的實驗室,需要在實驗室設計,實驗室裝修選材和消防規劃及標志標識這幾個方面嚴格把關。實驗室用房、走道的地面及樓梯面層,應耐磨耐壓、防水防滑、不起塵、不積塵;墻面應光潔、無眩光、防潮、不起塵、不積塵;頂棚應光潔、無眩光、不起塵、不積塵。化學前處理室應設置緊急噴淋裝置和淋浴裝置,同時還需要在化學前處理室鄰近區域放置救護箱;洗滌室應設置在具有良好排水功能的區域,但不宜與高溫室相鄰或其他有強電磁輻射的區域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