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3糧食倉儲作業中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粉塵控制措施:研究表明糧食入庫期間高溫和倉庫內通風不良可致作業人員接觸粉塵濃度,糧倉通風十分必要。糧食人庫時,倉內粉塵和糧倉溫度可通過開啟排風扇有效排除,采用排氣扇散氣1-1.5小時比自然通風更。再者就是防塵設施方面,采用風網通風系統采進行密閉負壓通風,集中處理粉塵容易逸散的關鍵點,與反吹式除塵器相結合,并輔以嚴格的制度管理,實施治理,效果比較理想。實踐結果表明糧庫作業中糧食水平輸送機和斗提機內部的粉塵濃度較高,糧食倉儲企業在輸送設備方面要選密閉性好的,在進料口、轉接處、料流落差處等粉塵容易逸散的部位不僅要加設除塵系統,在設備、管道的鏈接處還要加密封墊。為防止工作場所粉塵飛揚,倉儲企業還可采用濕式作業或把發生粉塵的場所密閉起來,以達到較好的局部降塵效果。另外糧食倉儲作業場所作業方式應保持輕搬、輕倒、輕篩、輕拌、輕掃(五輕),防止產生二次揚塵。
高溫控制措施:在高溫季節糧食人庫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和無機鹽。另外還要主要對糧倉通風,有研究表明,谷物充分通風干燥可防止霉菌腐爛,另外快速風干比緩慢風干對防止抑制產生效果好。 通風降溫是非常有效的高溫控制措施,而通風設計清況要根據糧倉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有研究表明離心式風機通風多在當上層糧溫大面積高于30℃時使用。糧食倉儲通風通常以控制上層糧溫為主要目的,對于水分過高的大面積的糧倉溫度過高時,要加大通風時間和力度。秋冬季節的降溫通風要注意檢查糧面四周的死角區通透情況,再根據通透的具體情況來設計通風的具體方式和時間。
控濕效果:由于內環流控溫是將冷空氣送入到溫度相對較高的倉內空間,受環境溫度、倉溫及糧溫等因素影響,冷空氣溫度提升,相對濕度會降低,從而影響倉內濕度變化。試驗數據表明,內環流控溫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倉濕。由于倉內濕度下降,在平衡水分的作用下表層糧食水分降低,可預防和抑制表層糧食微生物的生長,有利于糧食的安全儲藏。
整倉發熱
整倉糧堆發熱可分為先天整倉發熱和后天整倉發熱。先天整倉發熱是指原始糧溫高,整倉糧溫同步上升的發熱;后天整倉發熱是指由于局部發熱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引起較大范圍的濕熱擴散,造成的整倉發熱。其中造成后天整倉發熱的因素與局部發熱的因素大致相同。造成先天整倉發熱的因素主要有 2 點:一是入倉時大豆原始糧溫高,整倉平均水分高,因為部分直屬庫的入糧時間多集中在夏季高溫天氣,入倉時大豆平均糧溫高達30 ℃,糧溫達35 ℃以上,加上入倉大豆的水分相對較高,微生物滋生迅速,造成整倉發熱;二是入倉時大豆質量較差。部分進口大豆破碎率高、雜質含量高、運輸期間儲存環境差,卸船時部分船艙局部有赤變、生霉等現象,入倉時品質差。此類大豆入倉后易受微生物,造成整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