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世界互聯網大會過后,B2B趨勢一片大好
11月16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本屆大會以'創新驅動、造福人類——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大會設置有16場論壇、20個議題,涉及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創新、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治理、互聯網國際合作等前沿熱點話題。現在這個通道已經很成熟了,尤其是在目前產能過剩的時期,致力于出口的、能解決訂單問題的B2B平臺已經越來越多。
在本屆大會上,B2B平臺依舊是亮點,許多B2B企業受邀參加了此次互聯網大會,并與業界同仁交流和分享了有關“大數據”、“規模化”、“信息安全”等新見解,讓B2B企業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成為了互聯網科技的匯集地和世界前沿技術的關注點。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并行的商業生態
由這種賺錢的模式反過來可以預測未來的商業生態。第二到第六種模式天生需要大平臺,而這種平臺事實上不可能太多,這就是互聯網催生出來的中心化。而di一種、第五種模式則天生需要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所以需要把平臺上創建商品的一端開放出來,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提供具有特色的東西,這就是去中心化。譬如,一個同樣的一個美食套餐,美團外賣標價10元,一系列優惠后是7元。
這么說有點倒果為因的意思,但如果回溯到產品本身,一樣也還是這結果。
我們日常所見的五花八門的商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類別:一類是大批量無差別的,一類則是小批量有差別的。離人越遠的越偏向前者,比如鋼鐵;離人越近的越偏向后者,比如服裝。這在大豆和大米上體現的特別明顯,雖然都是農作物,但大米就要細分很多類,比如五常大米、盤錦大米等,大豆則沒人關注那么多。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全產業鏈電商模式,電商的本質是零售服務,而供應鏈的每一步的衍生,都是基于服務。
隨之而來的兩個結論:工業4.0陣痛,及“平臺+手藝人”模式
這兩類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趨勢很可能會重塑我們的社會形態。
寡頭式的中心化加上工業4.0,終會導致生產無差別商品的企業極度精英化,凡是可以不依賴于創造力、想象力的東西終都會被計算機取代,形象來講就是有一堆機器人把那些不需要太高智能的活都干了,后剩下的只是電腦無法戰勝人腦的工作,比如依賴于想象力和判斷力的,這注定會是gao端工作。這進一步意味著制造業所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會越來越少。這些B2B平臺給中國工業制造業帶來巨大改造,尤其是在銷售、物流、金融等方面,給一些傳統商業模式帶來了顛覆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