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世界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于1968年。英國的毛林斯機械公司研制成了一條數控機床組成的自動線。不久,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工廠自動化的先決條件是零件加工過程的數控和生產過程的程控”。于是,到1970年代中期,出現了自動化車間,自動化工廠也已開始建造。1970年至1974年,由于小型計算機廣泛應用于機床控制,出現了三次技術突破。一次是直接數字控制器,使一臺小型電子計算機同時控制多臺機床,出現了“群l控”;第二次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用一支光筆進行設計和修改設計及計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實際情況及意外變化反饋并自動改變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現了自適控制系統的機床。(4)機床的組別,系別代號用兩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前者表示組,后者表示系。
經過100多年的風風雨雨,機床的家族已日漸成熟,真正成了機械領域的“工作母機”。
輔助運動主要包括刀具或工件的快速趨近和退出、機床部件位置的調整、工件分度、刀架轉位、送夾料,啟動、變速、換向、停止和自動換刀等運動。
評價機床技術性能的指標zui終可歸結為加工精度和生產效率。加工精度包括被加工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表面質量和機床的精度保持性。生產效率涉及切削加工時間和輔助時間,以及機床的自動化程度和工作可靠性。這些指標一方面取決于機床的靜態特性,如靜態幾何精度和剛度;而另一方面與機床的動態特性,如運動精度、動剛度、熱變形和噪聲等關系更大。構件之間的接觸剛度不僅與接觸材料、接觸面的幾何尺寸和硬度有關,而且還與接觸面的表面粗糙度、幾何精度、加工方法、接觸面介質、預壓力等因素有關。
策略正在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策略轉變:經濟危機往往會催生大規模的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機床工具行業實現制造業服務化,核l心在于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提供客戶需要的個性化服務。因此,從簡單的賣產品轉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以技術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成為當今的趨勢。中國的產品與中國市場需求反差較大,產品結構亟待快速調整:中國機床行業雖然保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但是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整個行業大而不強,高l檔產品還大量依賴進口。19世紀,英國人為了蒸汽機等工業革命的需要發明了鏜床、刨床,而美國人為了生產大量的武l器,則專心致志于銑床的發明。國產機床的占有率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高l檔數控機床、核l心功能部件在占有率還很低,全行業替代進口的潛力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