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3.3 g/kg(大鼠經口);1060 mg/kg(兔經皮)。LC50:5620 ppm,1 h(小鼠吸入);12.3 g/m3,1 h(大鼠吸入)。人經口1.47 mg/kg,量,出現消化道癥狀;人經口20~50 g,致死劑量。80%濃度的醋酸能導致豚鼠皮膚的嚴重灼傷,50%~80%產生中等度至嚴重灼傷,小于50%則很輕微,5%~16%濃度從未有過灼傷。人不能在2~3 g/m3濃度中耐受3 min以上。人的口服致死量為20~50 g。亞急性和慢性毒性:本品濃度在100 mg/m3左右時慢性作用可使工人的鼻、鼻咽、瞼和咽喉發生反應,甚至引起。人吸入(200~490)mg/m3×(7~12)年,有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等癥狀。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大腸300 ppm(3 h)。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淋巴細胞5 mmol/L。生殖毒性:大鼠經口劑量(TDL0):700 mg/kg (18d,產后),對新生鼠行為有影響。大鼠內劑量(TDL0):400 mg/kg(1 d,雄性),對雄性生育指數有影響。健康危害:侵入途徑為吸入、食入、經皮吸收。吸入后對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有強烈刺激作用。皮膚接觸,輕者出現紅斑,重者引起化學灼傷。誤服濃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產生,重者可因而致死。慢性影響:眼瞼水腫、結膜充血、慢性和。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膚干燥、脫脂和皮炎。環境危害: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乙酸能發生普通羧酸的典型化學反應,特別注意的是,可以還原生成乙醇,通過親核取代機理生成乙酰氯,也可以雙分子脫水生成酸酐。
同樣,乙酸也可以成酯或氨基化合物。如乙酸可以與乙醇在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本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類型屬于取代反應中的酯化反應)。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40℃的高溫下,乙酸分解生成和二氧化碳或乙烯酮和水。 鑒別乙酸可以通過其氣味進行鑒別。若加入氯化鐵(III),生成產物為深紅色并且會在酸化后消失,通過此顏色反應也能鑒別乙酸。乙酸與三氧化反應生成氧化二甲,通過產物的惡臭可以鑒別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