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批灰
用紙筋灰在草根灰表面進行造型與神態批灰,使灰塑平滑、細膩、傳神(使用紙筋灰時,可以加入所需要的顏料,攪拌再批)。至此,整個灰塑浮雕過程已全部完成。
材料配制及加工紙筋灰:石灰與水按1:5比例,發透稀釋后用篩網過濾,定型成灰膏,加20%紙筋、千分之五的黃糖(紅糖)攪拌一次,待七成干后攪拌第二次,再經過10天后方可使用。顏料用清石灰水稀釋,浸泡15天。構思灰塑造型構思灰塑造型是灰塑難撐握、的工序,根據灰塑位置、面積和客戶要求的圖案,仔細量度、構思,然后確定造型。題材有穆桂英下山、鐵鏡公主取令箭、書字換鵝、商山四皓等,瓦脊左右兩邊還飾有通雕云龍、博古花件等。將選好的題材構思逐一分配在心目中的位置上。固定灰塑骨架用鋼釘、銅線投捆綁成所需要的灰塑骨架形狀與大小,固定在灰塑的位置上,骨架必須小于所做灰塑的體積。造型打底在骨架周上彩圍用草根灰進行初次灰塑形象打底,每次草根灰不得超過5厘米厚,再加灰塑時需要要隔一天。每制一層草根灰必須壓緊,直至用草根灰將灰塑定型。但要注意灰塑造型與仰視覺是否達到理想。
這些瓦脊分別裝設在三進三路九座廳堂屋脊上。屋頂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別具一格的灰塑,山墻上纖巧細膩的磚雕,各類玲瓏剔透的漆金木雕裝飾,以及粗獷古拙的石雕等。首進5條和聚賢堂瓦脊由文如壁店分別于1891年(光緒十七年)(聚賢堂脊飾于1976年被臺風刮倒,于1981 年重塑)和1893年(光緒十九年)燒制,中、后進東西兩路的4條瓦脊由寶玉榮于1894年(光緒十八年)和1892年(光緒二十年)先后燒制而成,后進大廳的瓦脊則由美玉成完成于1890年(光緒十六年)。
其它各進各路的瓦脊長短不一,后進正中的瓦脊長27米,與聚賢堂正中脊長相當,它也是塑造早的瓦脊(塑于1890年),的是首進東西兩側的瓦脊,只有5米長。古建修復工藝修復木結構基層1、木基層處理:地仗:我國古建筑多為木結構,木基層叫地仗。這些瓦脊無論長短,都有完整的形制和排列,且裝飾題材都很豐富,包括各種民間吉祥圖案和粵劇折子戲中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人物群像,人物群像的背景有瀑布、山陵、高低相望的亭臺樓閣,還有各種花鳥、瓜果等造型穿插其中,使這些瓦脊顯得生動活潑、絢麗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