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全息成像3D投像
完成攝影后,在放映室里,3D電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銀幕上,觀眾需要帶上3D眼鏡觀看。仔細觀察3D眼鏡,會發現左右鏡片上有密集而細小的朝向不同的條紋。左鏡片是縱紋,右鏡片是橫紋。正是這些條紋,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體圖。
完成攝影后,根據“雙目效應”,需要將圖像分解,讓左眼只看見偏左的畫面,右眼只看見偏右側的畫面,這樣才能使大腦產生遠近的判斷而生出立體感。在放映時,偏左的畫面和偏右側的畫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雖然顏色畫面一樣,但投影用的光的傳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畫面用的是縱波光(光波沿縱向傳遞),偏右畫面用的是橫波光(光波沿橫向傳遞),由于偏振光的特點(物理選修3-4 第十二章 第三節)縱波光只能穿過縱紋,不能穿過橫紋,因此,透過左鏡片,只能看見偏左側的畫面,同理與右鏡片。
由此,重疊的畫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見偏左側的畫面,右眼只看見偏右側的畫面,由于雙目效應,便產生了遠近感和立體感。
狂拽酷的全息成像到底什么來路
今算說的全息投影(Holograms),我覺得也可以歸類在AR范疇吧。
有人說,AR和全息不是一回事兒,他們確實不是一回事兒。AR的范疇更大,只要是針對現實世界實時疊加虛擬物體都算。而HoloLens需要眼鏡,全息投影需要投影儀,則是AR的不同展現形式。Magic Leap也是投影儀,只不過他是投射在你的上。
其實不要把AR想象的那么神秘,大到飛行員用的瞄準系統,小到倒車雷達影像上的軌跡都屬于AR▲ 左:陣風戰斗機輔助瞄準 右:民用倒車軌
成像晚會舞臺 —— 薄膜投影反射
春晚舞臺使用的是一種與地面45度夾角的半透明薄膜。反射地板上屏幕的內容,這樣觀眾既可以看到舞臺上的景物,又可以看到由薄膜反射出來的內容。產生了圖像疊加。
春晚舞臺其實就是Pepper's Ghost(佩珀爾幻象)的變種,名字很高大上?其實就是初中物理的反射知識,如果半透明膜是個鏡子大家差不多就能回憶起是什么了。和相對的天王Michael Jackson“復活”演出也是用這樣的技術,不過一個是反射地板,一個是反射天上的投影儀。那么真人怎么可以突然從黑暗里冒出來?不打燈光,黑漆漆一片,你也看不到她在哪啊,其實就內個時候走到位置的。
全息影像技術
全息影像技術(Holographic display),并非指由1956年丹尼斯·加博爾發明的全息攝影(holography)或稱全像攝影。而是一種在三維空間中投射三維立體影像(影像為物理上的“立體”而非單純視覺上的“立體”)的次世代顯示技術。其中,全息攝影:(holography)由丹尼斯·加博爾發明的攝影方法,這種攝影方式打印出來的照片可以從多個角度觀看,但是有角度局限性。很多防偽標識都是使用全息攝影打印出來的圖像制作的。全息投影:(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寬泛的來說也可以算作是全息影像的一種,但是所謂的全息畫面只是投射在一塊透明的“全息板”上面。因此所謂的全息圖像也不過是一個平面而非立體圖像,是廣泛使用的全息技術。全息影像(Holographic display):尚在研究,多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全息影像技術。制作一種物理上的純三維影像,觀看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受限制的觀察甚至,進入影像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