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而智能化變電站則從滿足智能電網運行要求出發,比數字化變電站更加注重變電站之間、變電站與調度中心之間的信息的統一與功能的層次化。需要建立全網統一的標準化信息平臺,作為該平臺的重要節點,提高其硬件與軟件的標準化程度,以在全網范圍內提高系統的整體運行水平為目標。
數字化變電站己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設備集成和功能優化的概念,要求站內應用的所有智能電子裝置(IED)滿足統一的標準,擁有統一的接口,以實現互操作性。IED分布安裝于站內,其功能的整合以統一標準為紐帶,利用網絡通信實現。數字化變電站在以太網通信的基礎上,模糊了一、二次設備的界限,實現了一、二次設備的初步融合。而智能化變電站設備集成化程度更高,可以實現一、二次設備的一體化、智能化整合和集成。
智能電網擁有更大量新型柔流輸電技術及裝備的應用,以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間歇式分布式清潔電源的接入,需要滿足間歇性電源“即插即用”的技術要求。
智能化變電站架構
數字化變電站的集成化
集成化總是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從常規變電站,到數字化變電站,再到智能化變電站的發展過程,是變電站內的設備和系統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的過程。
裝置內的各個功能模塊,需要與其它CIID的功能模塊進行交互和協作,也需要向變電站層報告信息,并接受變電站層的指令。通信管理模塊需要對所有的功能模塊的所有信息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以保證信息交互的可靠。
流經標準化接口的信息包括由變電站層向綜合集成化智能裝置的查詢命令、控制指令、調用指令等,包括由CIID向變電站層的實時運行信息(包括模擬量、狀態量、開關量等)、故障錄波、事件報告等,以及各CIID間的互鎖和調用信息。
研究當變電站運行方式發生變化時,智能測控和保護裝置在線自動重構運行模型的方法,后臺系統自動修改智能裝置的功能配置和參數整定的技術;研究自動化系統在智能裝置故障時對故障節點的快速定位、切除和模型自適應技術。
基于電力電子的智能化柔性電力設備的研發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
電力電子的智能化柔性電力設備的研發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包括不同柔性電力設備的拓撲結構研究,數學模型研究,功能特性及其對電網影響試驗研究,以及自身控制與相互間協調控制策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