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水蛭養殖場地,選好合適的飼養場地,是建好養殖場、養好水蛭的重要工作。要周密考慮,細心測評,盡可能地做到經濟合理、適用安全,既要考慮到水蛭的生活習性和要求,又要考慮地形、水質、土質、運輸、電力、排灌、餌料等條件,保證水蛭既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又能健康地生長發育。選擇面南背北、避風向陽處,要求排灌方便,陽光充足。池塘寬3米,深1-1.2來,長度可根據場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漿,以不漏水為原則,池對角設進、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圍用富含腐植質的疏松沙質土壤,以便于水蛭產卵。池塘中間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臺一個,保持濕潤,池底放些石塊和樹枝供水蛭棲息。
水蛭背腹扁平,前端較細,體形呈葉片狀。身體可隨伸縮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變化。體長在1~30 厘米之間,多數水蛭的體長在3~6 厘米。體表呈黑褐色、藍綠色甚至棕紅色,表面有條紋或斑點。身體分節,前端和后端的幾個體節演變成吸盤,具有吸附和運動的功能。前吸盤較小,圍在口的周圍,后吸盤較大,呈杯狀。體節數目固定,但常被體表的分環所掩蓋,如醫蛭。醫蛭體長約10 厘米,可分出100多個體環,身體的生長是通過體環的延伸而加長。身體前、后兩端的體節改變為吸盤,前吸盤小而后吸盤較大,具環帶。
對于剛剛建成的磚砌水泥池來說,絕1對不能立即投放種苗。這是因為新建水泥池池體的堿性物質(硅酸鹽水泥、氫氧化鈣等)
必須經過20多天的淡化后才能適合水蛭的生長。此外,新建的養殖池不能一次性投足種苗,而應在養殖池的總體環境條件逐步趨向食物鏈綜合平衡以后,再逐步加大投放量,更不可教條地認為每立方米水中要投放多少條水蛭,而應視養殖池的具體條件和水蛭生長狀況之間的良性平衡情況而定。
水蛭養殖選址:
普通農田,房前屋后,老廠房荒地。
要求:背風向陽,交通排灌方便,天然餌料豐富,周圍沒有農l藥,化肥及工業污染的地方。沒有震動清凈的地方更佳。
背風向陽:春秋季節,可增加光照時間,延長水蛭的生長周期,冬季能防風抗寒,方便安全越冬。
排灌方便:要考慮到若干年內周邊水位的變化,保證做到旱時有水,澇時不淹。
天然餌料:螺獅、貝類、水中的浮游生物、水生軟體昆蟲、乳l汁性水草。
交通:給產品和餌料的運輸帶來便利,節省時間,減少運輸上的費用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