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全息成像3D攝影
在3D投影前,要對物體進行120°的3D攝影。看過3D電影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取下3D眼鏡觀看,畫面有重影而模糊不清。只是因為,銀幕上的畫面并不是一幅,而是兩幅角度不同的畫面疊加的效果。
全息投影為了模擬“雙目效應”,必須拍攝出偏左側的畫面和偏右側的畫面。在拍攝時,其實有兩臺3D攝像機同時工作,一臺偏向演員左側,記錄偏左的圖像;一臺偏向演員右側,記錄偏右的圖像,再通過電腦處理,將兩幅圖像疊加,便成了3D電影源。
狂拽酷的全息成像到底什么來路
今算說的全息投影(Holograms),我覺得也可以歸類在AR范疇吧。
有人說,AR和全息不是一回事兒,他們確實不是一回事兒。AR的范疇更大,只要是針對現實世界實時疊加虛擬物體都算。而HoloLens需要眼鏡,全息投影需要投影儀,則是AR的不同展現形式。Magic Leap也是投影儀,只不過他是投射在你的上。
其實不要把AR想象的那么神秘,大到飛行員用的瞄準系統,小到倒車雷達影像上的軌跡都屬于AR▲ 左:陣風戰斗機輔助瞄準 右:民用倒車軌
全息成像技術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東西?
光,作為一種波,它具有振幅和相位兩種屬性。 振幅信息表示強度,也就是哪里亮哪里暗;相位信息又叫波前,它表示哪里高哪里低; 通常我們所說的照相,是指根據幾何光學成像原理,將空間物體成像在一個平面上,但它只記錄了物光波上的強度信息(哪里亮哪里暗),并沒有記錄位置信息(哪里高哪里低)。所以得到的是一個平面圖像。
“全息”即“全部的信息”,如果能夠同時記錄物光波的振幅和相位,就可以看到包含物體強度和相位的三維立體圖像。
但是,記錄光的強弱容易,記錄具有確定光的位置功能的相位卻并不容易。所以真正的全息技術其實就是指這一技術。能夠同時記錄光的強弱和位置,實現了這一點,全息投影它可以直接在空氣中成像,可以任意換觀看角度,人體可以直接從畫面穿透過去。 可惜的是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家機構真正實現了全息投影技術。 現有的全息投影全都使用了輔助功能,借助一些影像投影技術和裝置比如佩珀爾幻象、全息膜、旋轉LED技術、3D后期渲染等等。 全息投影技術的實現本質上和現在的電影放映技術是一樣的,都是對“光”的控制。先采集所需要的內容信息,再復原這些信息,只不過電影放映技術是采集并復原平面信息,而全息投影是要采集并復原立體信息。電影放映技術是用幕布作為介質來承載內容,而全息投影終的介質其實就是空氣···
全息影像簡述
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維立體影像,用戶不需要佩戴帶立體眼鏡或其他任何的輔助設備,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觀看影像。其基本機理是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時記錄物光波的振幅與相位。由于全息再現象光波保留了原有物光波的全部振幅與相位的信息,故再現象與原物有著完全相同的三維特性。與普通的攝影技術相比,全息攝影技術記錄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容量比普通照片信息量大得多(百倍甚至千倍以上)。全息影像的顯示,則是通過光源照射在全息圖上,這束光源的頻率和傳輸方向與參考光束完全一樣,就可以再現物體的立體圖像。觀眾從不同角度看,就可以看到物體的多個側面,只不過看得見摸不到,因為記錄的只是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