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中國番鴨
【種質資源名稱】 中國番鴨
【種質外文名】 Chinese Muscovy duck
【種質曾用名】 福建番鴨、海南嘉積鴨、貴州天柱番鴨、湖北陽新番鴨、云南文山番鴨法的合稱
【科名】 鴨科
【種質原產地】 福建省莆田縣
【形成歷史】 現中心產區為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和貴州等省,廣西、浙江、江西、湖南、山東、河北、四川、江蘇、湖北等地也有分布
【經度】 福建:東經115°50′~120°40′
【緯度】 福建:北緯23°30′~28°22′
【年平均溫度(℃)】 福建:21℃
【無霜期(d)】 福建:240~330天
【降水量(mm)】 福建:1400~2000mm
【氣候特點】 1.多風 □ 2.降雨量大 □ 3.干旱 □ 4.高溫 □
【農作物條件及利用】 產地海涂灘地貝類豐富,為鴨群提供了優良的蛋白質飼料,是形成莆田黑鴨產蛋量高的重要原因。
【調查群體原產地調查群體所在地】 福建省莆田縣
【調查群體所在單位】 瓊海市嘉積鎮烏石村莊輝胤鴨場
【群體總數量(只)】 2007年底,黑番鴨存欄量16.78萬只,白番鴨存欄量29.13萬只;嘉積鴨種用母鴨存欄3.5萬只,種用公鴨存欄0.7萬只;文山州存欄文山番鴨13萬只
【頭型】 頭橢圓,公鴨喙黑綠色,母鴨喙黑色,略長,眼突出而有神。
【頸部特征】 母鴨頸細長,頸部羽毛黑色而有光澤。
【體型特征】 莆田黑鴨全身羽毛淺黑色,著生緊密,骨胳堅實,體態輕盈,行走迅速。喙墨綠色。脛、蹼、爪黑色。公鴨有性羽,頭頸部羽毛具光澤,雄性特征明顯;母鴨寬大,后軀發達。
【配種比例(%)】 福建:1~5:6
【種蛋受精率(%)】 88%~95%
【受精蛋孵化率(%)】 85%~95%
【產蛋量(個)】 70~120枚/年
【保存單位】 福建省莆田黑鴨原種場
【品種優缺點】 中國番鴨屬肉用型品種。番鴨已經基本適應中國南方的生態氣候條件,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產蛋性能好、瘦肉率高、肉味鮮美等特點
鴨肉的功效及作用
1.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經,有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行水、生津、自驚、消螺螄積、清熱健脾、虛弱浮腫等功效;治身體虛弱、病后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
2.公鴨肉性微寒,母雞肉性微溫。入藥以老而白、白而骨烏者為佳。用老而肥大之鴨同海參燉食,具有很大的滋補功效,燉出的鴨汁,善補五臟之陰和虛癆之熱。
3.鴨肉與海帶共燉食,可軟化血管,對老年性心臟病有較好的效果。
4.鴨肉與竹筍共燉食,對老年人有效果。因此,民間認為鴨是“補虛勞的圣藥”。肥鴨還治老年性肺、脾虛水腫、大便燥結、浮腫;雄鴨治肺。
番鴨又名瘤頭鴨、洋鴨、火鴨等。原產南美洲,它和普通鴨為同科異屬動物,它們之間有很大差異。野番鴨是棲木鴨,有爪,不太喜歡游水,善飛,至今家番鴨仍保持一定的飛翔能力,愛清潔。番鴨體型扁寬,前后較窄,呈紡錘型,側視像一把菜刀,體軸水平,喙基和眼有紅色或黑色的皮瘤,公鴨的皮瘤較母鴨的發達。羽毛為黑白兩種基本顏色,但多數為黑白花的雜色,也有少數褐羽及灰羽的。性成熟期約為30~34周齡,比普通家鴨晚(家鴨為20~24周齡)。番鴨蛋的孵化期為35天(家鴨為28天)。公母鴨的體重差別大,成年公鴨體重約為4.5~5千克,母番鴨僅為2.5~3千克,但我國現有的番鴨大多數體重較小。番鴨有就巢性,普通家鴨通常沒有,公番鴨叫聲低啞,呈絲聲,母番鴨正抱窩期間常發出唧唧地叫,在一般情況下,不論公母番鴨都很少鳴叫。
經過培育的優良的商品番鴨生長速度較快,母鴨10周齡體重達2.1千克以上,公鴨11周齡體重達3.5千克以上。番鴨肌肉發達,脂肪少,胸肉率比北京鴨高出8~9%,但肌肉粗糙,味道較差。飼料轉換率較高,公母混養,10周齡時消耗的飼料為體重的3.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