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博會分析得出工業大數據作為互聯網、大數據和工業產業相結合的產物,是2025年中國制造、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國家戰略的立足點,跨國企業紛紛搶先布局,在工博會上展示技術和成果,樹立行業未來發展的風向標。
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帶來了 “基于AI視覺的表面缺陷檢測”邊緣計算領域的新產品,應用于生產現場和IT系統的中端數據對接。在收集生產現場信息后,產品將經過整合篩選,將故障警報、風險預警、剩余壽命等信息反饋至管理層終端,在代替人工、提升檢測質量的同時又保障了核心信息的安全,詮釋出工業大數據與生產實際的融合。
三菱公司在疫情期也并未停下腳步,展臺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受疫情影響,日本總部人員往來中國受到限制,但通過線上就能滿足基本的技術交流需求。總體來說,三菱公司內部疫情應對體系完善,響應及時,新產品研發進程并非受到過多阻礙。
工博會里這款處理器的助力下,我們在兆芯的展臺看到了面向能源、軌道交通、安防和工業制造領域的智能解決方案。合作伙伴海川智能自動化方案利用兆芯通用處理器的算力與其開發的底層算法的結合,滿足了智能制造中所需的二維碼識別與運動控制。在軌道交通領域,華虹計通與兆芯展開合作,開發了一套基于兆芯通用處理器的自動售、檢票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了軌道交通設備自主化的趨勢。這一套系統也在現場得到了完整的展示,以兆芯通用處理器為核心的工控機通過串口與周邊模塊進行通信,控制模塊實現乘客多種方式的自助購買和支付。
來自蘇州的機器人“新秀”集萃智造公司,在工博會上一口氣發布三款人機共融協作機器人,負載分別為3公斤、5公斤和10公斤,全部標配視覺定位系統,因此被稱為“有眼睛的機器人”。公司產品研發中心總監盧鈺說,在人機協作機器人產業鏈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受限于進口嚴重限制了我國人機協作機器人的發展,這三款機器人攻克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大幅度降低了生產制造的成本。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工博會特別設立了抗疫精品展區,不少展品都是在抗疫病房外的公開亮相。“抗疫期間,電視上好像看到過,這次是次見到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