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澆筑順序
1.澆筑墻、柱等較高構件時,一次澆筑高度以混凝土不離析為準,一般每層不超過500mm,搗平后再澆筑上層,澆筑時要注意振搗到位使混凝土充滿端頭角落。
2.當梁、板、柱、墻一起澆筑時,先澆墻、柱后澆梁、板,在澆筑與柱、墻連成整體的梁和板時,應在柱和墻澆筑完畢后停歇1~1.5小時,使其獲得初步沉實,再繼續澆筑。
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澆筑應采取分層澆筑的方法,每層澆筑厚度不超過500mm,但分層澆筑時應在下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上一層澆筑完畢。
4.變截面結構澆筑時,應先澆較深的部分,靜停1-2h后再澆筑較薄的部分。
5.樓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澆筑,先振實底板混凝土,達到踏步位置與踏步混凝土一起澆筑,不斷連續向上推進,并隨時用木抹子(木磨板)將踏步上表面抹平。樓梯混凝土宜連續澆筑完成。
混凝土養護是人為造成一定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使剛澆筑的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或加速其硬化和強度增長。混凝土所以能逐漸硬化和增長強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結果,而水泥的水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如周圍環境不存在該條件時,則需人工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混凝土養護方法有:
一、自然養護:分灑水養護與噴灑塑料薄膜養護。前者用草簾等將混凝土覆蓋,經常灑水保持濕潤。養護時間取決于水泥品種,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不少于7晝夜。后者適用于不易灑水養護的高聳構筑物和大面積混凝土結構等,是將過C?H?Cl樹脂塑料溶液噴灑在混凝土表面,溶液揮發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將混凝土與空氣隔絕,阻止混凝土內水份蒸發保證水泥水化作用正常進行,養護完成后薄膜能自行老化脫落。
二、蒸汽養護:將混凝土構件放在充滿飽和蒸汽或蒸汽與空氣混合物的養護室內,在較高溫度與濕度環境中加速混凝土硬化。養護效果與蒸汽養護制度有關,它包括: 蒸汽養護前靜置時間、升溫和降溫速度、養護溫度、恒溫養護時間、相對濕度等。蒸汽養護室有坑式、立窯式和隧道窯式。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準備
1.做到班前交底明確施工方案,落實澆筑方案,使施工人員對澆筑的 起
點及澆筑的進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數。
2.為了確保澆筑連續進行,對每次澆筑混凝土的用量計算準確,對所有
機具進行檢查和試運轉,并準備好一旦出現故障的應急措施,保證人力、 機械、
材料均能滿足澆筑速度的要求。
3.注意天氣預報,不宜在雨天澆筑混凝土。在天氣多變季節施工,為防
止不測,應有足夠的抽水設備和防雨物資。
4.對模板及其支架進行檢查。應確保尺寸正確,強度、剛度、穩定性 及
嚴密性均滿足要求。對模板內雜物應進行清除,在澆筑前同時應對木模 板澆水,
以免木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5.對鋼筋及預埋鐵件進行檢驗。應請工程人員共同檢查鋼筋的級別、 直
徑、位置、排列方式及保護層厚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認真做好隱蔽工程記
錄。
混凝土工程是結構工程zui關鍵的一道工序,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質量。進場前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劑等必須具有出廠(產品)合格證或檢驗報告,否則不得使用。施工時必須按配合比,經常檢查坍落度,嚴格 控制攪拌時間,每班設專人值班,工長、質檢員,技術員對混凝土的工程質量直接負責,并與其經濟利益掛鉤,確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