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對機械震動式篩選機作了改進,彈性搖臂已不再用木板條制成,改用彈簧圈,較新的改用橡膠柱,這樣不僅結構簡單,便于安裝維修,而且設備的高度也可以降低。除機械震動式篩選機外,國外還采用電磁震動式篩選機和回轉式篩選機。
8.包裝
經過篩分后的白砂糖,由貯糖斗卸入糖袋,進行包裝。目前,我國甘蔗糖廠生產的白砂糖 都用塑料編制袋包裝,并應將粗、中、細粒白砂糖分別包裝,每包50公斤。在大型糖廠已實現包裝機械化、自動化、即在貯糖斗下裝有杠桿式自動稱,當糖袋裝滿50公斤后就自動停止裝糖,然后由輸送帶將糖包送至自動稱再行校正重量,接著經機械自動縫包機進行縫口,然后由輸送帶運入倉庫貯藏。
砂糖所含水分,將影響砂糖貯存過程的質量變化。在高濃度的糖液中,微生物是不能繁殖的。因此,砂糖晶粒表面殘留糖蜜液膜中的非蔗糖分(非旋光度)對水的比例,將對砂糖的質量變化起決定作用。也就是說糖蜜液膜的壓將能微生物的生長。
目前,糖廠中分離雜糖時多采用蒸汽洗的辦法,這樣從離心機卸出的白砂糖,溫度約為80℃,含水分約為百分之0.5,
滲出汁制取
以水為溶劑將菜絲中糖分提取出來的過程稱滲出,得到的含糖水溶液叫滲出汁,提取糖分后的菜絲叫廢粕。
滲出中要求以一定量的水大限度地將菜絲中糖分提取出來,而非糖分則盡量保留在廢粕中。
甜菜中的蔗糖存在于細胞液中,切成菜絲后菜絲表面上許多細胞被切破,滲出時糖分連同非糖分被浸出。
但菜絲內部細胞中的糖分被包在細胞壁內,須使構成細胞壁的原生質發生變性才能通過細胞壁滲析出來。
制糖機機械發展歷史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甜菜制糖的成功及大動了制糖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制糖業的機械化。長期以來,用來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長于熱帶、帶地區,寒冷地區則不能種蔗制糖。18世紀末期,一種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終于被發現,給制糖業的發展帶來重大突破。1747年,德國化學家A.馬格拉夫發現甜菜塊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