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缺陷檢驗的常用方法
1,外觀檢驗,通常就是靠肉眼觀測檢驗,借助一些工具能大大提高檢驗的準確性,常用的工具有:焊縫檢驗規、卷尺、鋼直尺、低倍放大鏡等,一般是檢驗焊縫外部的缺陷。
2,氣密性檢驗,一般是對熔器、管道等須要對其進密性檢驗,根據被測對象的要求不同進行不一樣的檢驗。①沉水試驗,將充有一定壓力的容器放在水槽內下壓一定深度,然后緩慢轉動,觀察容器上是否有氣泡來斷定是否滲漏。②肥皂水檢驗,在充有一壓力氣體的容器上用蘸有皂液的毛刷依次向焊縫涂抹,全部未出現氣泡則為合格。
3,煤油試驗,它是利用煤油的強滲透能力,對焊縫致密性進行檢驗在焊縫一側(容器的外側)涂石灰水,石灰水干后再焊縫的另一側(容器的內側)涂煤油,檢驗白石灰上是否出現油斑。
4,壓力試驗,也叫耐壓試驗,它包括水壓試驗和氣壓試驗。壓力試驗是通過對容器加壓(水壓或氣壓)到試驗壓力,檢驗其有無滲漏和保壓情況的檢驗方法。試驗壓力應高于工作壓力,否則不能保證容器的安全運行。壓力試驗用于評定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焊接構件的整體強度性能、變形量大小及有無滲漏現象。壓力試驗一方面檢驗結構的致密性,另一方面還能檢演結構的強度。水壓試驗,當充滿水同時完全排凈空氣后關閉水閥,再用高壓水泵對容器分級加壓直至達到試驗壓力(一般為工作壓力的1.25~1.5倍);檢驗焊縫有無水珠(滲漏),如果有說明有滲漏;檢驗保壓情況,停止加壓后保壓5~10min,壓力應無明顯下降。氣壓試驗,采用高壓氣泵對容器進行逐級升壓每升一級保壓一定時間,直至升到規定的試驗壓力,用皂水檢查是否滲漏,并檢查保壓情況。
孔蝕試驗方法
孔蝕試驗方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化學浸泡法,另一類是電化學測量法。
化學浸泡方法是將試樣浸泡在某些加速的或天然的腐蝕環境里,通過測量蝕孔的重量損失、數目、深度和大小,測定金屬或合金的耐孔蝕必有,或者通過測量臨界孔蝕溫度,蝕孔成核所需的氯離子濃度,確定金屬和合金的孔蝕敏感性,采用這類方法測量的大優點是陰陽極過程這與生產實際情況相符。
常用的化學浸泡法有:三氯化鐵試驗,它是將按要求加工成的試樣放在6%FeCl3溶液中,在一定的溫度下(35℃或50℃)和一定的試驗時間(7.2h)內,測得試樣的失重、蝕孔數目及尺寸大小來評價材料的耐孔蝕性能;
電化學測量法是通過測量金屬和合金的孔蝕特征電位(臨界孔蝕電位和孔蝕保護電位)來確定它們的孔蝕傾向性的,這一方法雖然具有電化學測量所特有的快速的優點,但與實際生產情況有所不同。
金屬無損檢測的標準(部分):
1、鑄件、鍛件無損檢測標準: GB 50205-2001 《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2、GB/T 3323-2005《金屬熔化焊接接頭射線照相》
3、GB/T 3323-2005《金屬熔化焊接接頭射線照相》
4、船舶無損檢測標準: CB-T 3558-2011《船舶鋼焊縫射線檢測工藝和質量分級》
5、CB-T 3559-2011《船舶鋼焊縫超聲波檢測工藝和質量分級》
6、CB-T 3580-1994《船體鋼板和構件修理測厚技術要求》
7、CB-T 3958-2004《船舶鋼焊縫磁粉檢測、滲透檢測工藝和質量分級》
8、GB-T 11345-2013《焊縫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技術、檢測等級和評定》
9、特種設備無損檢測標準:JB/T4730-200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