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新設企業15.1萬家……北京市經濟發展的“成績單”,反映出全市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發展質效進一步提升的特點。數字背后,是生產和需求持續改善、優勢行業有力支撐、新興動能表現活躍等因素作用的結果。
需求生產良性互動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621.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高于一季度2.4個百分點。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回升向好。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的回升,來自于生產和需求的共同帶動。”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朱燕南說,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主要領域都出現了積極變化。
從生產領域看,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降幅較一季度大幅收窄6.4個百分點。6月當月同比增長3.3%,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如果剔除新冠疫苗生產因素,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比一季度提高2.8個百分點。”朱燕南分析。
從需求領域看,上半年,北京市市場總消費額同比增長9.4%,比一季度提高6.6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通過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生物醫藥孵化器完成五方驗收、國際航空總部園首個建筑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順豐物流基地順利投運……上半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持續引進重點項目。據了解,臨空區構建以生命健康為主導產業,以航空樞紐和航空服務保障為基礎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為補充的產業體系,全力加速產業載體建設。上半年,臨空區新增注冊企業881家。
“我們印發并實施了雙自貿新一批制度創新舉措,形成并上報了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數字化服務和土地1.5級開發利用創新探索等4個創新實踐案例,幫助北京快飛供應鏈管理、北京藥新倉、北京運晟醫藥、首信數據跨境等貿易數字化特色企業落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管委會自貿辦負責人沈旭華說。
“上半年全市經濟恢復向好,為全年經濟的穩定運行打下了一個比較堅實的基礎。”朱燕南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北京市經濟有望持續回升向好。
中小企業表現活躍
從結構來看,得益于優勢行業的發展韌性和支撐帶動,在工業重點行業中,上半年,汽車制造業同比增長16.1%,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0.9%,五大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5.3%。
行業發展的背后,離不開企業的支撐。在北京市,中小企業創造了全市約一半營收和六成以上就業。伴隨一攬子扶持措施落地見效、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北京市中小企業保持了強勁韌性和活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新設企業15.1萬家,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接近三成。
伴隨著中小企業數量增多,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脫穎而出。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處處長楊靖國介紹,2020年到2023年,北京市新設企業分別為18.6萬家、23.8萬家、24.68萬家,其中99%以上為中小企業。新設中小企業中,“科技型”企業占半數。新興動能的不斷涌現,更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9180.5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8.7%,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4.5%。
經濟面臨“三重壓力”下,中小企業緣何“逆風上揚”?答案要在“企有所盼,我有所辦”“一網通辦、一天辦結”等關鍵詞中尋找。通過持續打造“指尖上的企服平臺”,北京市98%以上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在政策惠企、服務助企、金融暖企、創新強企的“組合拳”下,北京研發投入強度、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持續領跑全國。
“今年以來,我們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響,精準抓調度、精心抓服務、精細抓落實,推動穩增長政策顯效發力,重點領域支撐作用穩固,接觸性行業加快恢復,發展動能不斷積蓄,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楊秀玲表示。
消費環境持續向好
7月27日,夜幕降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燈火璀璨。當天,來自Shahar Avnet、Kawayan、Noritamy及Shenkar College4個國際知名品牌的設計師作品在這里展示,這是它們在中國地區的首次亮相。而串連起北京三里屯、燕莎、藍港三大商圈的亮馬河,憑借沿線“首店、首牌、首秀、首發”經濟,不僅促使商圈結構和品牌類型調整升級,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駐足于此。
“我們大力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建設。朝陽區集中了全市半數以上的消費商圈、‘夜京城’地標,形成了覆蓋全域的‘一縱一橫一核’消費版圖。”北京市朝陽區委書記文獻表示,今年,朝陽區有序推進十大商業綜合體完成改造升級,亮馬河“2023醒春啟航活動”“北京朝陽國際茶香文化節”等將成為朝陽區“不落幕”的消費主題。
隨著消費環境不斷向好,北京市消費品市場持續恢復。上半年,在服務業中,信息服務業和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四成以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七成。同時,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05.4億元,同比增長4.5%,較一季度提升5.2個百分點。尤其在接觸性行業和領域,呈現出加快恢復趨勢。從內部結構看,時尚類、出行類商品表現較好,餐飲、實體零售等線下消費持續回暖。
“北京市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已迭代更新首店政策至3.0版。2019年至今,北京市落地首店3300多家。”北京市商務局局長丁勇介紹,北京將依托商圈持續繁榮夜經濟,不斷增強“夜京城”特色消費地標、融合消費打卡地、品質消費生活圈的影響力。今年,北京市將持續提升商圈品質,推動傳統商場、商業步行街和商圈改造升級;支持商圈引入戲劇、展陳、運動健身等業態品牌,打造有沉浸、有社交、有趣味的商文旅體融合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演出經濟、賽事經濟、美麗健康經濟、戶外經濟,滿足持續升級的健康消費、時尚潮流消費、悅己消費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