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網友反映的黃牛炒票問題,7月25日,廣州市公安局回復稱,公安部門和文化部門對演出行業黃牛炒票的情況高度關注,已在制定相關售票政策,逐步推行誰購票誰觀看的措施,規范演出行業秩序。
進入下半年,演出市場依舊火熱,因需求始終保持高位,黃牛市場以賣方主導的特點沒有改變,很多普通觀眾不滿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近期,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放票,同樣開票即售罄。在黃牛市場,票價溢價十倍,票面1680元的門票在黃牛市場報價1.8萬,2013元的門票報2.6萬,前十排6萬,前五排7萬。之前,還有網站上掛出周杰倫演唱會連坐票15萬。
看了黃牛市場票價,就很容易理解觀眾的不滿。在觀眾看來,票面價格才是市場價格,現在很難買到票,黃牛又掌握著大量票源,所以會覺得市場被扭曲和破壞了。但若高價黃牛票能順利賣出去,也或多或少說明了,票面價格未必準確地反映了市場的供求關系。當前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可能在于,主辦方不敢、不能根據需求大幅提高票面價格,因為那會給明星和主辦方引來輿論壓力,同時,監管部門也有對票價的管理要求。但若真的完全按票面價格對外賣票,主辦方又嫌賺得太少。
于是,有些主辦方就和黃牛合作,把手里的票交給黃牛,自己拿大頭。據第一財經報道,主辦方通過“黃牛”售賣,就能夠將高價的責任“甩鍋”給“黃牛”。一旦一張票經過更多環節且失去約束,票價自然會被推高,所有的溢價成本最終都由消費者承擔。那個被炒高的價格,實際上包含了不菲的中介費用。
監管要有效果,一方面要平衡惠民與盈利,保障市場主體依法自主定價的權利,這樣更為細致的監管規則才能夠落地,否則規則落地了,但演出市場不能獲得預期利潤,市場供給會收縮。另一方面,規則要細化,以便堵住黃牛市場。具體來講,首先要明確售票規則。按照主管部門的規定,公開售票要在總票源中不低于七成比例,那么,在實際售賣上,主辦方有沒有嚴格依據規定把不低于七成的門票拿出來面向市場?現在,人們搞不清楚一場演出究竟有多少門票對外公開銷售,賣票成了黑箱操作。因此,要求主辦方公開每一場演出的門票售賣比例,讓觀眾搞清楚公開售票背后有沒有暗箱操作很重要。如果一場演出,規定是不低于七成對外,但實際上只有三成對外,那也難怪黃牛猖獗。而假如真有這樣的操作,需要依法依規處罰。
其次,就是當前正在推行的實名制問題。對此,黃牛的破解之道是代搶,也就是說,觀眾把身份證信息、手機號等發給黃牛讓黃牛搶票,而黃牛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一些不那么重視個人信息的觀眾可能愿意如此操作,所以也需要考量是否要在實名制購票上再加一些技術手段。
總的來說,當前的政策方向是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而盡可能完善規則,保障各方利益,是相關部門必須直面并做出政策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