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家居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從提升供給質量、創新消費場景、改善消費條件、優化消費環境四方面提出11條政策舉措,同時指出積極推動業態模式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家電、家具、家裝下鄉等。
同日,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家電、家具、家裝等家居消費表現較為疲弱。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電、家具零售額同比僅增長1.0%和3.8%,建材零售額同比下降6.7%。
盛秋平指出,家居消費涉及領域多、上下游鏈條長、規模體量大,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和經濟恢復。
家居消費潛力仍需釋放
據統計,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0.23%,修復斜率較前一月小幅放緩,環比增速也略低于歷年同期水平。
廣東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整體來看,個人休閑、娛樂、出游類消費表現更佳,但這些對于帶動整體消費復蘇作用有限,住房、汽車、裝修、家居等大宗消費對于全社會消費回升的作用值得重視。
貝殼研究院分析師閆金強亦表示,家居消費是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家電、家具、家紡、家裝等多個領域,上下游鏈條長,規模體量上萬億元。近期政策重視程度加大,采取專項針對性措施提振,有利于帶動居民消費增長和經濟恢復。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上述文件中提出,要著力構建“大家居”生態體系,堅持系統觀念,涵蓋家電、家具、家紡、家裝等多領域,貫通生產制造、物流配送、批發零售、設計裝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鼓勵家居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全場景家居解決方案。
李宇嘉表示,這有利于充分挖掘家居消費的潛力,并以此為契機,打通上下游,從生產、設計、物流(增量和存量回收)、銷售、售后等。“這些行業是服務業,能帶動就業,而且還能提高供給的質量,符合高質量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訴求,還能借助其涉及領域多、上下游鏈條長、規模體量大的優點,帶動上下游、穩定消費增長。”
此外,文件還提出,要引導家居企業、電商平臺下沉農村市場,優化農村流通網絡和渠道,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加大適銷對路的家居產品供應。鼓勵有條件的區域對綠色建材消費予以補貼或貸款貼息,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家電、家具、家裝下鄉,因地制宜支持農村居民購買綠色智能家居產品、開展家庭裝修。
供給側改革潛力大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幾年提出的促進家居消費相關政策不同,閆金強指出,近期會議專項提及家居消費,表明政策對家居行業的重視程度,行業要進一步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家居產品和服務,滿足促進消費的需要。
據了解,房地產行業邁向平穩發展階段,家居市場傳統需求端刺激的消費空間隨之縮減,業內人士表示,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的消費更具潛力。
李宇嘉指出,過去商品房市場火熱,居民熱衷于買房,看重房產增值收益。但由于房價高、對居民消費透支影響明顯,導致居家消費不足。
若以中美兩國比較,據他介紹,美國居民家庭第一大消費是居家消費,占比約35%左右,而中國居民家庭第一大消費是食品煙酒,占比30%,居住消費占比僅為20%。
“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國居民家庭大部分積蓄和收入用在了房貸上面,導致圍繞居住的消費被抑制了。我國住房消費進入存量時代,主要特征就是基于功能改造、消費升級的家居消費。”他表示。
6月29日,國常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上述文件,會議上強調,要打好政策組合拳,促進家居消費的政策要與老舊小區改造、住宅適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設、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等政策銜接配合、協同發力。
此次發布的文件還提出,要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出擴大綠色家居產品銷售、促進二手家居產品流通、健全廢舊家電家具回收網絡等舉措,打通家居新品銷售、二手產品循環利用、廢舊產品回收的全鏈條。
李宇嘉指出,這既是進入存量時代,從購買向使用轉變的必然結果,也是產品升級換代,即從傳統功能到新一代、智能化等轉變必然的結果。一方面,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過存量循環,提升改善消費的購買力。
此外,供給側改革還包括消費綠色化、智能化、定制化、融合化發展。據了解,新加入市場的住房消費群體,主要是90后、00后,對新產品供給有較大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普及,中年、中老年人群對智能化產品的需求也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