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財政部召開2023年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上半年財政收支情況,并回答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情況等熱點問題。上半年,各地發行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共21721億元,發行進度57.2%。上半年,財政部累計支持專項債券項目近2萬個,項目收益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的占比提升,重點支持民生服務領域項目。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李大偉表示,專項債券是當前地方政府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要求項目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專項債券的下達、撥付、使用管理,切實發揮專項債券拉動投資的積極作用。
李大偉介紹,上半年專項債及早下達額度。去年10月提前下達2023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19萬億元,人代會批準預算后下達1.51萬億元。上半年,各地發行用于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共21721億元,支持地方建設實施一大批惠民生、補短板、強弱項的項目。
據廣發固收分析師劉郁測算,今年3月兩會確定新增專項債額度38000億元,扣除掉中小銀行資本金專項債后,今年1-6月共發行新增專項債21720億元,發行進度57.2%,而 2022年同期進度為81.8%。據興證固收首席分析師黃偉平統計,從各地區已披露的2023年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來看,三季度計劃發行的地方債規模合計達1.74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規模超8000億元。
李大偉進一步介紹,上半年財政部指導各地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儲備,累計支持專項債券項目近2萬個,優先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建設。其中,用于市政建設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7275億元、交通基礎設施4211億元、社會事業3588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3267億元,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專項債帶動作用明顯。上半年,各地用作項目資本金約200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近一半用于國家重大戰略項目,有效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
根據黃偉平的統計,2023年1-6月有74.9%的項目收益專項債投向基建領域,較2022年同期(占比72.4%)略有提升。同時,棚改專項債、社會事業專項債和工業/產業園區專項債占比分別為9.3%、3.6%和3.2%,較2022年同期(13.6%、8.2%和5.2%)則皆有所下降。此外,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占比8.9%,較2022年同期(0.6%)上升。從2023年1-6月基建領域的項目收益專項債具體投向來看,民生服務、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農林水利領域占比分別為64.7%、21.1%、7.7%和4.8%。與去年同期相比,基建領域的項目收益專項債投向民生服務領域占比明顯擴大。
李大偉還談到了防范專項債的償債風險。強調專項債券必須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要求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單位詳細分析項目融資收益平衡情況,各級財政部門也將融資收益平衡作為審核把關重點,不具備條件的不得納入專項債券項目庫,也不得申請專項債券資金,切實防范專項債券償債風險。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對各地專項債券支出進度進行通報預警,指導地方加快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節奏,積極發揮專項債券在拉動有效投資中的積極作用,以穩投資帶動穩就業、穩增長,更好發揮專項債券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