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海淀區積極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切實優化區域發展環境,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升級創業孵化服務環境,建成以“集中辦公區-眾創空間-加速器-產業園區”為載體的服務鏈條,擁有標桿孵化器等各類創業孵化機構181家,孵化總面積已超200萬平方米。
這是記者17日從“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海淀區專場上獲悉的。
上半年海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
海淀區區長李俊杰表示,2022年,海淀地區生產總值10206.9億元,成為北京市第一個、全國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市轄區;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6.8%,全市占比39.3%,其中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占比54.2%,全市占比超5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764家。
今年以來,海淀區加強統籌謀劃和經濟運行調度,經濟發展韌性初步顯現,海淀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地位更加突顯。上半年,海淀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8.8億元,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預計560億元,增長26.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1392.2億元,增長5.6%;實際利用外資預計55億美元,全市占比56%;出口額預計620億元,全市占比21%;規上工業總產值預計1175.3億元。
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和高精尖產業發展
李俊杰表示,海淀區積極營造一流創新生態,切實優化區域發展環境。一是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聯合高校院所推進5個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支持大學科技園建設,打造環高校創新帶。
二是升級創業孵化服務環境。建成以“集中辦公區-眾創空間-加速器-產業園區”為載體的服務鏈條,擁有標桿孵化器等各類創業孵化機構181家,孵化總面積已超200萬平方米。
三是加大產業空間供給服務力度。在減量發展前提下,聚集更多空間資源,支撐科技自立自強和高精尖產業發展,正在推進的51個項目到2026年可提供產業空間約728萬平方米,其中2023年約129.5萬平方米。
四是完善“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服務體系。“全鏈條”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和街鎮全覆蓋協同服務企業機制雙向發力,為企業提供精準化、專業化服務。
五是拓展科技金融服務。加快推進全球創業投資中心建設。設立科創金融服務中心,開展并購貸、人才貸、認股權貸試點。壯大“海淀創新基金系”,已累計支持70多支科技創新基金。
六是強化知識產權服務。發揮北京市和中關村兩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作用,發明專利平均授權時間從540天壓縮至54天;開展高價值專利運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今年1月至5月,海淀區發明專利授權量18322件,全市占比47.4%。
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李俊杰表示,今年6月份,海淀區新設市場主體3738戶,同比增長20.7%,增量居全市第一。其中,新設科技型企業1644戶,占新設企業的47.9%。全區新設企業17254家,其中科技型企業8536戶。
李俊杰說,海淀區努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力解決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困難,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實現科技成果供需匹配、轉化交易;持續探索概念驗證等成果轉化路徑,將基礎研發與成果轉化有效銜接,最終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
同時,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與平臺企業建立了常態化的溝通交流機制,及時為其提供精準服務;支持字節、小米等頭部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以獲評全國首批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為契機,不斷降低企業合規經營成本,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行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