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貿人來說,2023年是市場變化、技術變革的元年。上半年外貿行業平穩開局之外,新環境之下行業變化也持續迭代。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6.7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9.62萬億元,同比增長8.1%;進口7.15萬億元,同比增長0.5%。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東盟繼續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2.59萬億元,同比增長9.9%,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5.4%。對歐盟進出口2.28萬億元,同比增長3.6%。同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5.7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對哈薩克斯坦等中亞五國增長44%。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5.11萬億元,同比增長4.5%。
多樣外貿進出口變化中,各個企業的玩法也在悄然改變。
B類跨境直播的新挑戰
近年來,B類跨境直播飛速發展。相關平臺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B類跨境直播整體買家觀看人數提升了186%,日均場次也是雙位數的提升。疫情期間,許多采購行為“被迫線上化”,間接加速了外貿采購線上化進程。
B類直播的核心競爭力是“實時在線”、“專業咨詢”。商家提升直播效能的前提是提升直播中工位接待能力。與C端直播不同,B端直播更像是一個線下展會。
深圳脈威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吳昕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B端和C端直播節奏是不一樣的,C端直播播三四個小時不能停,要不停地去介紹產品和促銷,B端的直播假設人不多的時候,節奏可以慢一些,比如有客戶進來直播間的時候,可以了解客戶的產品和渠道,就像線下展會一樣,先收了名片,再介紹產品,進行批量轉粉。與C端不同的是,B端直播目的是要拿到客戶的聯系方式,然后深度地了解客戶和評估客戶的需求,針對客戶進行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面對競爭激烈的外貿市場,B類直播需要商家擁有專業的工位的接待能力。劉進洋表示,工位接待的核心是常態化,“一個是真人在線,另外是實時的互動。如何吸引商家進行持續溝通很關鍵,一方面是英語能力,另一方面是要有將核心信息透露給商家的能力。”B類海外直播對于主播的要求十分高。
直播的順利進行需要整個公司共同協作。B類直播的現場場景是一個閉環,直播間表面上是一個人在直播,背后是整個公司在配合。吳昕和表示,“直播的背后是一整套的打法,首先是公司的選品,老板、采購、業務、運營、生產、選品分析會需要有比較好的轉化,其次是流量運營,有老客戶的資源,有新客戶,還有比如老業務播老客戶,新業務播新客戶,這是包括工廠運營、業務、老板等整個團隊的戰斗。”
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直播業務負責人劉進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經歷疫情后,讓原以為需要十年的B類買家線上化程度,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而一個用戶行為習慣的變化,其實可能只需要堅持幾周就固化了,如今經過三年的時間,再加上真正進入決策層的買家新群體等因素,很多買家習慣已經變成了永久性的常態了。從去年開始我們會看到B類采購有了新常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采購動作實現了線上化。
B類買家年輕化是促進跨境直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劉進洋表示,“在海外的80后已經開始在B類采購企業中掌握采購的決策權,90后成為一線采購員。這一波人從初中和小學逐漸接觸互聯網,所以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們尋源的時候,不需要不遠萬里到工廠去實地看,他們采取的方式是基于線上看到的東西進行決策,拿到一些供應商和相關的預算,對線上的依賴更加強,要求更加直接。”
構建與平臺的連通關系
構建與平臺的連通關系有利于建設全時空在線的直播場景 。未來直播全生產要素,是全時空在線的場景。“全時空在線”包含人與貨全時空在線,即業務員與商品全時空在線。在未來數字化升級后,需要買家、賣家與平臺共同發力。劉進洋表示,平臺倡導的核心主張是,一定不是平臺今天在里面所有的東西都做,而是平臺設定規則和構建更多從買家視角的場景,讓生態進來和商家一起,把整個直播的形態做得更好。
平臺側最主要的定位是構建更多的場景,以及建立符合不同買家賣家需要的相關技術套件。“ 現在直播的門檻不高,我們一部手機和一個人可以做在線接待,我們有500強的賣家,就有專業的電商團隊,有專門的直播空間。平臺核心提供的是提供差異化的能力,比較牛的商家他們一起拓展了新的形態,搞線上直播間的私密訂貨會。平臺則提供軟件的工具和硬件的生態融入到商家的解決方案。”
通過平臺的第三方認證,能加深賣家與買家之間的相互信任,推動國際貿易的進程。羅暢表示,“國際貿易中,最重要是信任,訂單的基礎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平臺累計的商家基礎交易數據,直觀地展現了商家的交易狀況。而第三方的信任認證報告能夠提供公司的具體資料,能讓買家更加信任賣家。”
因此構建與平臺的連通關系,能提高商家跨境直播的效能,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跨境直播中,AI的有效應用能提供直播的效能。AI的運用給海外買家群體提供了多語言翻譯的能力,這種基于技術能力運用的突破,能夠幫助賣家與買家高效地匹配,幫助賣家更好把商品相關信息呈現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羅暢表示,“很多商家提出的需求是不會英文怎么做直播,而AI的外語能力能夠解決很多商家外語方面的痛點。”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AI能夠幫助商家進行語言識別自動糾錯,規避口音帶來的失誤。直播+AI的浪潮下,跨境直播將邁向高效化、智能化。
“B類直播存在著幾個痛點”,深圳碩騰科技有限公司CEO羅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B類直播不像C類直播,可能花點流量,很多觀場就比較高。B類直播大多數行業場觀比較低,有的行業類目做2個小時的直播,就進來10幾個人,帶來主播體感很差。另外B類的現場實時轉化率非常低,B類客戶看不到今天的成單量,可能不愿意參與進來。”
AI技術能夠解決業務人員參與直播的痛點。羅暢表示,“日常直播不一定需要人,特別是在B端的直播,B端不像C端直播需要情緒互動的價值,B端絕大部分的行業更多是介紹產品的場景。成熟的AI能夠通過模仿人聲不斷介紹產品,只有業務人員看到客戶互動,要求介紹產品才由真人介紹。”
提升AI的應用能力,有助于打造高效的直播生態,提升商家在外貿市場的競爭力,打造優質的商業品牌。
無獨有偶,亞馬遜云科技生成式AI產品研究院院長Sherry Marcus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跨境電商領域,過去要花費大量時間和成本請很多模特進行拍攝,效果可能不太理想。現在基于AI技術可以方便地給模特換衣服,大大節省了拍照的時間。
“同時我們也看到有一些海外外貿領域,也出現了定制化的案例,比如說定制化紀念品,將生成式AI用于定制自己衣服。以游戲行業為例,很多拍攝基于角色相關的宣傳片或者媒體片的時候,文生圖的技術使用會非常多,并且得到產業和內部認可。”Sherry Marcus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