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商擔心厄爾尼諾的到來會使種植園干涸,損害農作物,因此囤積了大量大米。目前亞洲大米價格已飆升至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Thai Rice Exporters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過去四個月,該地區基準品級——破碎率為5%的泰國白米上漲了約15%,至每噸535美元,為2021年3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上周世界氣象組織稱,熱帶太平洋時隔七年將再度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很有可能給東南亞帶來干旱。與此同時,上周連續三天創紀錄的全球氣溫加劇了人們對氣候變化速度的擔憂。
泰國作為全球大米第二大出口國,正面臨著干旱的威脅,該國預計將從2024年初開始面臨大面積的干旱。
泰國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還將對食糖和橡膠等作物產量造成打擊,甚至可能威脅到該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大米供應國的地位。
可怕的前景促使泰國當局要求農民將水稻種植限制在單一品種,以節約用水。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名譽主席Chookiat Ophaswongse稱,“隨著厄爾尼諾的到來,我們將在9月和10月左右開始清楚地看到干旱天氣的影響。”
進口商增加庫存
進口商已開始大舉增加庫存,預計今年向菲律賓、中國和印尼等買家的出口量將大幅增加。
農業研究公司The Rice Trader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eremy Zwinger表示,“來自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大量購買推高了市場價格。”
如今,泰國正尋求推動經濟反彈。泰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面臨阻力,而長期干旱可能會破壞其控制通脹的努力。
對此Zwinger指出,泰國經濟疲軟將在明年,甚至今年第四季度重現,除非氣候出現轉向。
野村控股的分析師Euben Paracuelles此前表示:“相比通脹,厄爾尼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大。這是因為泰國是一個糧食出口大國,其國內消費的糧食僅占總產量的一半。”
此外據中國氣象局稱,未來幾天,中國南方許多地區的熱浪可能會持續,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區的氣溫將高達40攝氏度,這寫地區正是水稻主要生產省份。有報告稱,在這些地區,高溫將迫使一些水稻過早成熟,這一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