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的7月15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發布的日子。兩年來,浦東新區緊扣中央賦予的“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自主創新發展的時代標桿、全球資源配置的功能高地、擴大國內需求的典范引領、現代城市治理的示范樣板”這五大戰略定位,瞄準2035年的發展目標——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構建,現代化城區全面建成,現代化治理全面實現,扎實推動中央《引領區意見》落實落地。目前區《實施方案》450項任務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有413項,占91.8%,一批標志性成果先后落地。
兩年間,浦東“勇立潮頭”,堅持以率先探索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為己任,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奮力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路破局。
浦東“活力四射”,堅持把改革開放的成果體現在高質量發展的成效上,努力為各類企業、機構、人才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推動產業能級不斷提升,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浦東塑造“美好生活”,始終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既在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上當先鋒、打頭陣,同時努力在社會進步、民生改善上樹標桿、作示范,積極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設屬于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引領區。
浦東干部“充滿激情”,引領區建設進一步激發了浦東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大家對浦東肩負的使命責任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勇當王牌的意識更強了。廣大干部大力發揚敢跟全球頂級水平對話的志氣、強烈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氣、艱苦奮斗忘我工作的朝氣、不畏困難敢于斗爭的勇氣,一切精力圍著事業轉,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勁頭投入到工作中去。
引領區建設一直在路上。浦東新區將繼續書寫好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答卷,書寫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答卷,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聚焦強化“四大功能”,浦東如何展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工作?
浦東是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核心區,是強化“四大功能”的主戰場,將全面對標、全面貫徹、全面落實,圍繞“四大功能”集聚要素,緊扣“四大功能”發展產業,聚焦“四大功能”深化改革,不斷增強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
第一,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重點是增強資金、技術、人才、數據等戰略要素的配置能力。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市場運作能力的高能級企業和機構,支持再保險“國際板”等功能性平臺強化國際服務功能,在便利資金、人才、數據等跨境流動上進一步深化探索創新。
第二,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關鍵是抓好“從0到1到10到100”的創新全鏈條。浦東將一手抓創新源頭,服務保障14個大科學設施建設和運營,健全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用好國家自然區域創新聯合基金,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一手抓創新轉化,進一步優化創新孵化體系、科技公共服務體系、科技投融資體系、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體系。
第三,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路徑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結構現代化、產業創新生態化。一方面要在規模上引領,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確保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5%以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并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在技術上引領,核心IP、底層操作系統、關鍵材料、特種試劑、核心基礎零部件、高端裝備、基礎模型等關鍵環節加大布局和支持力度,夯實產業基礎。
第四,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方法是軟硬并重打造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硬的方面重點是打造世界級航運樞紐,全力保障小洋山北作業區、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東方樞紐上海東站等重大項目建設。軟的方面重點是落實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接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高水平全方位制度型開放,并且提升走出去發展競爭力。
聚焦經濟發展,浦東如何進一步當好全市領頭羊?
拼經濟、促發展是浦東新區今年工作的主基調和中心任務。上半年,浦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努力按下增長的“快進鍵”,跑出發展的“加速度”。
經濟增長進中提質。今年,浦東經濟的韌性和后勁進一步顯現,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上揚。比如投資,連續三年開局兩位數增長,1—5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70億元、增長49.9%。比如工業,這幾年一直在萬億平臺上高位爬升,1—5月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5385億元、增長24.9%。再比如消費,在“五五購物節”等系列活動的推動下,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681億元、增長37.1%。
產業發展亮點紛呈。浦東一直致力于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成效日益凸顯。比如,硬核產業發展強勁,1—5月3個1類新藥獲批上市,全球首架C919國產客機實現商業首飛,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順利出塢,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37%(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55%)。
市場活力持續迸發。近幾年,浦東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市場主體更多了,市場信心更強了,市場流動更頻繁了。下一步,浦東新區將把“拼經濟”貫穿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好全市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高地。持續提升“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六大硬核產業能級,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實現7500億元以上。同時也將聚焦“四大新賽道”和“五大未來產業”,加速布局、搶先成勢。
二是加快打造時尚消費新地標。將積極構建世界級地標商圈、特色商圈、社區商圈等多層次商業布局(“十四五”期間浦東將新增商業面積150萬平方米,累計超過1200萬平方米)。積極實施全球消費品牌集聚計劃,推動國金中心、前灘太古里等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首發首秀首展優選地(今年新引進首店200家以上)。積極推進外高橋“全球匯”項目(匯聚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質商品種類達萬余款),努力實現在浦東“買全球、賣全球”。
三是加快拓展城市空間新載體。當前浦東正在深入推進主題城市建設,將陸續形成更多特色鮮明、產城融合的增長極。比如,陸家嘴的龍陽路樞紐等項目現場機器轟鳴,張江科學城的“科學之門”正拔節成長,金橋城市副中心的“七朵金花”將次第盛開。比如,“金色中環”將“3+5”重點區域串珠成鏈,南北科技創新走廊已聯動張江和臨港形成“2+N”的產業布局。
浦東如何全面推進現代化城區建設?
浦東開發開放33年來,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發展成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
今年以來,浦東在覆蓋全區深入調研基礎上,提出以精品城區、現代城鎮、美麗鄉村“三個圈層”融合發展為重心,全力打造現代化城區新格局,形成了“1+3+N”政策體系。
總體目標,到2025年力爭精品城區基本建成,現代城鎮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形成示范。具體措施,就是推動3個專項行動計劃,通過項目化的方式,將現代化城區建設的“施工圖”轉化為“實景畫”,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一圈層,打造精品城區,針對12個街道,目標是圍繞空間更精致、服務更精深、管理更精細,建設宜居社區、綠色社區、智慧社區和個性化社區。
第二圈層,提升現代城鎮,針對24個鎮,目標是圍繞優產業、優服務、優環境,推動城鎮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第三圈層,建設美麗鄉村,針對355個行政村,目標是圍繞建設美麗家園、創造美滿生活、開拓美好前景,結合鄉村產業項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推動示范村連片成帶發展,打造浦東鄉村“百業興旺、百花齊放、百村示范”的新局面。
如何讓浦東老百姓更充分地享受到浦東的改革發展成果?
讓人民群眾共享引領區建設成果是浦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浦東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財力有一分增長,民生就有一分改善,始終堅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終堅持“四個最”。
一是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致力于讓市民享有更好的品質生活,精心設計建設城市公共空間,為市民提供休閑好去處。比如,在濱江核心地段拿出約2平方公里的黃金寶地建世博文化公園,今年底全面建成,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沿江公園綠地。
二是把最優的服務送給人民。堅持“把服務送到離群眾最近的地方”。近年來,先后實施兩輪“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三年行動計劃(共1092個項目)。重點聚焦教育、衛生、養老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不斷增加服務供給。比如,“一老一小”,基本建成了機構、社區、居家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東西南北中”7大養老機構3家投入運營)。大力發展托育服務(今年開設托班400個以上)。
三是把最美的生態獻給人民。努力打造藍綠交織的生態宜居環境,比如,綠色空間,以環城生態公園帶為抓手,環內規劃建設5片楔形綠地,環上規劃22座主題公園,“十四五”期間建成公園200座以上。比如,濱水空間,今年五彩濱江南延伸段、陸家嘴水環實現貫通,給群眾提供了近水親綠的公共空間。
四是把最便利的出行帶給人民。聚焦成網成體系的目標,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比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14條,機場聯絡線、21號線、13號線東延伸等正在抓緊建設。比如,骨干路網,近年來,龍東高架、濟陽路快速化、浦東大道等先后實現通車。S3新建、楊高路全線改建、滬南路改建等年底將實現通車,浦東老百姓出行將更加舒心便捷。
浦東將如何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浦東新區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關鍵一年。當前,浦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發揮引領區、自貿區、綜改等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深入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當前,圍繞推進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將重點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領區建設即將迎來2周年的時間節點,將加快落實中央《引領區意見》和區《實施方案》,繼續在若干個領域加大攻堅力度。
二是加快推動實施浦東綜合改革試點,結合市場主體實際需求和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提升。一方面,更加注重0到1的突破,圍繞一些重點任務事項,將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加大力度推進落實,爭取重大政策早日落地見效。另一方面,持續推進1到100的復制推廣,深入實施苗圃變森林計劃,推動改革由點及面,使之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是以自貿試驗區建設10周年為契機,率先試點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投資準入、貨物和服務貿易、金融開放、數字貿易、離岸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率先為全國面上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試制度、出經驗。
浦東如何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年初上海市發布市營商環境行動方案6.0版,要求浦東建設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浦東新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全面貫徹落實,召開推進大會,發布《浦東新區加強集成創新打造營商環境綜合示范區行動方案》,按照“1+1+10”體系推進浦東營商環境建設。第一個“1”是落實市行動方案6.0版任務分解表。第二個“1”是推動一批重點工作,包括十項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指標舉措和十項特色舉措。“10”是聚焦重點區域、領域近期可落地舉措開展十大提升行動。
從目前工作推進情況來看,“1+1+10”體系實施后,浦東新區營商環境建設進一步提質增效。一是營商環境競爭力不斷提升。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49.9%,工業投資增長33.2%,工業領先全市優勢擴大,服務業降幅收窄,金融市場平穩發展,實體融資需求增加,貸款增速持續回升。
二是市場活力不斷增強。率先試點“文體旅一證通”,一次申請,經營主體在浦東文體旅行業全領域內經營范圍不設限。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擴圍至22個行業。揭榜掛帥公共服務平臺正式揭牌,全方位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集聚發展。陸家嘴金融城加快推進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營造全球資產管理產業生態體系。
三是企業獲得感不斷提升。浦東引領區稅收征管服務措施“新10條”發布,推進創投型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地,解決納稅人辦事繁問題。啟動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工作,建立商業秘密保護機制和服務體系。浦東城管“10項制度”發布,實施包容性執法、開展審慎監管、堅持綜合服務。通過“信易+和諧”行動,形成有效的信用服務企業機制。
四是法治保障不斷強化。中央立法授權以來,聚焦企業需求,先后出臺了16部浦東新區法規和16部管理措施,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
圍繞加快打造國際科創中心核心區,浦東將有何新舉措?
近年來,浦東高能級基礎科研力量加速匯聚,3個國家實驗室或基地落地建設,已建、在建、擬建的大科學設施達到14個。李政道研究所、上海張江數學研究院等一批基礎研究機構相繼落地。新建市級科技產業類重大工程項目30個。科技成果轉化手段日益豐富,國家自然聯合區域基金試點突破,全國首部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地方性法律出臺實施,揭榜掛帥公共服務平臺揭牌運行。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活力四射,構建形成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全鏈條的創新孵化體系,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賦能小微企業超2600家。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浦東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46家,占全市57%。
面向未來,浦東將在高水平開放中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區,構建面向國際、開放融合的科技創新生態,勇當全市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重點圍繞創新引擎的各環節統籌發力。
一是激發創新的動力源。將依托浦東新區人才“明珠計劃”等政策,全力引進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高層次科研機構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二是暢通創新的高速路。將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上繼續先行先試,推動揭榜掛帥、新型研發機構、國自然等機制進一步深化。同時將優化完善浦東的國資創投體系,投早投小投未來,為創新項目提供充足炮彈。
三是夯實創新的強陣地。將推動孵化器、加速器、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的一體化布局,推動實體孵化和投資孵化的協同發力,堅定推動高質量孵化器建設,努力打造10家高峰孵化器、100家高原孵化器。
四是打造創新的共舞臺。將堅定創新的國際國內雙向鏈接,加強國內科技合作,吸引更多海外科技人才來浦東干事創業,推動更多機構來浦東創新發展。同時,為多層次企業梯度培育堅定提供政策支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