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中國航海博物館開館以來一級文物最多、珍貴文物占比最重、參展單位最廣的“江海共潮生:長江與海洋文明·考古文物精品展”開幕。
“第一次拿到這么長的講解詞,精簡后都要一萬多字!”
7月10日上午8點多,離開展還有不到兩個小時,中國航海博物館的講解員許明和杜麗葉仍在熟背講解詞,這也是許明工作8年來第一次在一個展覽中見到這么多一級文物。
“其實講解稿已經通宵背了好幾天了,但是總怕講解的時候出岔子,所以今天一早就來現場實際走幾遍。這次展出的每件文物都是各個展館的鎮館之寶,尤其是對于文物的講解,錯一個字都會差很大意思,觀眾把我們當‘歷史書’,我們就得對觀眾負責。”
把對方當觀眾,兩人聲情并茂地講解每一件展品。
據介紹,此次展覽以長江和海洋文明相關三星堆遺址、馬王堆漢墓、曾侯乙墓、海昏侯墓、金沙遺址、朱然墓、隋煬帝墓、“長江口二號”沉船等34項重大考古發現為依托,實證新石器時代至今“從長江走向海洋”的交融歷程。
展覽展出精品文物180件,其中一級文物64件,大量國寶級文物首次來滬展出。“吳王夫差劍”和“越王鹿郢劍”將同臺展出,國內僅存的商代青銅象尊,三星堆遺址最具特色的青銅人頭像,永久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朱然墓“季札掛劍圖”漆盤,《國家寶藏》第二季明星文物“東漢制鹽畫像磚”,迄今發現最大的銅鼓“廣南羽人船紋銅鼓”等國寶級文物重器薈萃一堂。
在江海交匯的上海舉辦此次“長江與海洋文明”主題展覽,既是回顧長江串聯江海之濱物質與文化交流互動的輝煌歷程;亦是展望長江成為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