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應激對馬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馬生來就有修長的四肢,巨大的肺活量,能用自己十足的“馬力”隨意活動。然而,我們卻把馬放進卡車,運馬車,船,飛機( !),把馬運到千里之外,這期間馬必須靜立不動。如果馬是為飛翔而生,它們應該是長著翅膀的!你是否想過,在我們把馬運到千里之外時,馬的身體發(fā)生了什么呢?
把馬從新西蘭到中國,如果是直飛,馬需要在飛機上度過至少13個小時,如果通過新加坡或澳大利亞,需要16個小時。假設馬離開新西蘭的時候是南半球的夏季,那么到達中國時,正是北半球的正冬。這種極端的溫度變化和晝夜長短的改變,馬很難適應,應激反應會很大,難怪有的馬會水土不服。反之亦然,如果馬離開時是新西蘭的冬季,到達中國正處于夏季,馬的適應情況或許會更糟。
馬匹運輸
1、交通工具需要選擇運馬車來保證運輸馬匹的安全性。運馬車通常會保障每匹馬所需的空間,良好的通風,必要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等。每匹馬所在的空間寬一般是90cm左右,特殊情況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隔板的卡扣來調節(jié)寬度,長度多為比一一個馬身多20- -30cm.太小了馬匹會有不適感,太大了馬匹可能因為空間較大而劇烈運動,加之汽車運行過程中難免晃動,這樣會增加馬匹在運輸過程中受傷的可能性,同時空間過大,馬匹在運輸中可能會臥下,但又由于空間限制,雖然可以臥下但不一-定能起來。馬與頭頂?shù)木嚯x必須保證馬匹站立時頭不會撞擊車頂。不能使用光滑的地面,如木制地面,使用的除非已經覆蓋了防滑材料,上面一定 要有排水孔,可以排出過多的液體(如,尿)。而通過長期的運輸實踐表明,高密度防滑彈力皮目前較適宜的材料。每個馬位的隔板都需要下方不透明的板子防止馬匹之間的撕咬和沖突,和上方透明的板子為了馬匹間的互相交流。馬身以下需要有橡膠墊緩沖,防止運輸中受傷。
運馬車里講究很多嗎?
當然!那也不是一般的多!
講究太多了!說幾個細節(jié)給大家聽聽。
類似集裝箱的鐵皮車廂被隔為數(shù)間,打開門板,馬兒可以沿著斜坡進入車廂,車廂兩側有供馬兒“看風景”的舷窗。外方對所有運馬車車內涉及都有標準:每個單間間距超過90厘米,單間間隔需要包上厚厚海綿的活動隔板,隔板還必須高于1.4米——防止這些高頭大馬躍過障礙,跑到一起。所有馬蹄可能踢到的高度都要包裹上橡膠,車廂內還需要有空調、通風、除濕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