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北京市發布《關于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一步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下稱北京“數據二十條”)提出,形成一批先行先試的數據制度、政策和標準。推動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層次數據交易市場。形成一批數據賦能的創新應用場景,培育一批數據要素型領軍企業。力爭到2030年,北京市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
相關負責人指出,北京將率先落實數據產權和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結構性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完善數據收益合理化分配。從數據資產登記、資產評估入表、數據資產金融創新等方面,加快推動數據資產價值實現。
北京“數據二十條”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下稱國家“數據二十條”)對外發布。在此指導下,各地方積極落實針對性舉措。據中國信通院統計,北京、海南、貴州、成都等地區積極開展各類創新實踐探索,基本形成了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模式。
“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居于全國前列”,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指出,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33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1.6%。其中,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占全國的39%。
姜廣智明確,隨著北京“數據二十條”的發布,北京將率先落實數據產權和收益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結構性分置的數據產權制度,并完善數據收益合理化分配。從數據資產登記、資產評估入表、數據資產金融創新等方面,加快推動數據資產價值實現。同時,全面深化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在公共數據專區授權運營方面,推廣金融專區建設經驗,加快推進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公共數據專區建設。
在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方面,姜廣智指出,北京將提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能級,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社會數據有效匯聚。大力發展數據服務產業,支持中央企業、市屬國有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以及其他有條件的企業和單位,在京成立數據集團、數據公司或數據研究院。
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蔡躍洲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對于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中較為突出的數據產權界定、數據產品服務供給、數據應用場景以及數據安全等難題,國家“數據二十條”從更為宏觀層面做出了相應的制度安排,奠定了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四梁八柱”。此次,北京發布的地方性政策秉承了國家“數據二十條”促進數據要素流通使用的原則,圍繞數據應用做出了更為具體的制度安排。
國家“數據二十條”指引地方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
在國家“數據二十條”指導下,2023年以來,地方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杭州、濟南、青島、武漢、煙臺、鄭州等地相繼發布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推進建立工作機制。河南、福建、湖北、湖南、蘇州等地相繼成立地方數據集團公司作為開展授權運營的市場主體,推動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開發利用。
在各地數據要素探索實踐成果方面,國家發改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白京羽指出,部分地方大數據管理部門通過建設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整合超過數億條權威政務數據,為金融機構融資授信,使銀行和企業對接更加精準高效;貸款周期由幾十天縮短到幾天,切實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紓困。部分地方醫保部門打通本地醫院掌握的住院病歷數據,借助人工智能分析手段,提升對騙保等違規行為的監管識別效果,為地方政府節約了近7%的醫保資金支出。
“數據資源將成為各地政府的重要資產”,東吳證券分析師王紫敬指出,截至2023年1月1日,我國共有2843個縣級單位,在數據不出域的前提下,為滿足各地不同的政務需求,預計各個縣級單位都將有望開發自己的政務垂直模型,并伴隨產生相關對數據治理、開發利用的需求。
豐富數據應用場景,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
王紫敬介紹,根據中國信通院報告,2022年數字產業化對產業數字化約有1:4的帶動效應,全國數據資產潛在總規模在43萬億元左右。進一步考慮圍繞數據資產的評估、融資、質押等衍生市場,預計整個數據資產市場潛在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
但需要關注的是,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仍處于較初期階段。“數據應用場景不夠豐富,數據跨領域融合應用有限,不同領域之間對彼此數據的需求沒有那么迫切。”白京羽指出,2022年以數據及數據產品作為交易對象的純數據市場,其規模不足700億元,遠不及同期A股224萬億元的成交額和商品房13.3萬億元的銷售額。
對此,白京羽建議,在數據要素市場建設試點中構建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實踐環境,幫助數據要素創新參與者卸下包袱。同時,建立容錯免責機制,降低數據安全合規成本。此外,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對有成效、可復制推廣的實踐案例進行總結提煉,形成制度規則。
原中國保監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認為,推進數據確權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建立數據產權制度,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分類分級確權授權使用,建立數據資源持有權、數據加工使用權、數據產品經營權等分置的產權運行機制,健全數據要素權益保護制度。
蔡躍洲表示,在國家“數據二十條”確定的框架和原則下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有關部門還需更多關注場外交易市場,從提高配置效率、保障數據安全等角度加強場外交易市場相關的制度建設。